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 江洪松.陈德华 通讯员 马武山)《红崖碑》《金马碧鸡》两处摩崖是杨慎设计的藏宝图牒。《红崖天书》是《西游记》的缩略版。
一、摩崖动机与时间:
杨慎结识简绍芳,二人见面志趣相投。决定利用杨子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时机,把宇宙与人类性命之学与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进行有史以来里程碑式的梳理总结,著书立论在《西游记》书里,认识到这是人类历史赋予的使命。由于当时嘉靖朝廷和杨慎的谪戍身份等原因,决定以隐喻设迷、神话小说艺术形式写作。想到书写成后不敢梓刻出版发行,预示到书籍的命运多舛,杨慎与简绍芳决定设计两处摩崖,珍藏手稿及珍宝留给后人发掘,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从时间上讲:晒甲山“红崖”最早记载见于弘治年间(1488--1505)的《贵州图经》载:"红崖山在州西北八十里,悬崖绝壑,壁立万仞,惟东面可登。顶上有韭、薤、桃、李蔬果,但可取食,欲持归则迷失其道。”
《红崖碑》最早文字记载,是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邵元善写了一首《红崖诗》,辑于《黔诗纪略》中。
《红崖诗》云:“红崖削立一千丈,刻画盘旋非一状。参差时作钟鼎形,腾掷或成走飞象。诸葛曾为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领尚且盟。”
杨慎与简绍芳红崖留文在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与邵元善写的《红崖诗》在同一年。
“红崖碑”在时间渊源上讲,要从杨慎曾祖父说起。升庵曾祖父杨玫,生于明太祖二十年(1387),随父迁四川新都,仕至贵州永宁州(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吏目,到祖父杨春,到父亲杨延和当朝内阁首辅,到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状元杨慎,都有渊源。《红崖碑》就在曾祖父为官地关索岭晒甲山上。
杨慎被谪戍云南于嘉靖四年乙酉(1525)正月下旬路过关索岭。再有杨慎在贵州时间较长的是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八月抵贵州,住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回四川。1541年正月杨慎撰《五言律祖》六卷,万历《贵州通志》的《流寓杂咏》八首第一首于上述时间写的:
界首飞泉瀑练悬,红崖迥异降宵连。
关名仿佛鱼凫国,桥记分明傅颖川。
诗的内容没有“红崖碑”描述,证明“红崖天书”是嘉靖丙午年(1546)才在红崖留文。
最后一次在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十月,杨慎被逮械还滇路过贵州鱼凫国,也就是《红崖碑》一带。
杨慎几次路过和近一年的居住,红崖、大瀑布、关索岭、鱼凫国这一带对于杨慎不陌生。历经四百多年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评,各个府志、通志、州志、等记载,还有一些诗集、民谣,总之对我们揭开“红崖天书”谜底,这一切都有参考价值。
陈文烛在《杨升庵太史年谱序》中写:得其(杨升庵)著作四百余种,其中有《舆地碑目》、《金石古文》十四卷。可见杨慎对摩崖的意义、技术等十分了解,《参同契》原著就是从出土石函中发现由朋友交给杨慎的。杨升庵最在意《西游记》,什么时候能够安全梓行?思考无奈之下,应该首先想到妥帖珍藏和怎么重见天日,于是精心设计这两处摩崖。
二、 版本与技术:
明代嘉靖年间的邵元善,这首作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的红崖诗,辑于《黔诗纪略》中,是红崖天书发现的最早文字记载。
红色岩壁上那些赫红色的符号,非雕非凿,像似写上去的。绍元善诗中描写:“刻画盘旋非一状”,有刻画盘旋痕迹,这是当年见证人描述,是真实可信的。后人发现赫红色字迹颜色渗入崖石内有五、六寸深,红崖(岩)是属于“白云质灰岩”,有微细毛孔,究竟用什么染料?用什么摩崖技术有待深入探讨。
万历年间(1573—1619),永宁州(今关岭县)人,李忠臣也曾有题红岩山亭五律诗一首,以颂扬红岩碑山川的壮美。
这两处明朝有记载以后,一直到清康熙29年(1690),田雯撰《黔书.碑》曰:“黔永宁有诸葛公碑”,才又开始又有记载。
清道光(1835)永宁知州黄培杰增订《永宁州志》,红崖碑文缩摹刻入《永宁府志》之首,自此后红崖碑成为“供碑”,掀起“红崖天书”热潮起落至今。
《红崖碑》从1546年面世,到清道光1835年的碑文缩摹版本,约290年间风化等破坏,这期间碑文缩摹版本已经不准确了。
1901年,永宁知州涂步衢命令团练罗光堂拓取碑文。罗光堂用桐油石灰将碑文字体勾勒廓出,待石灰凝固后进行捶拓。此举杀鸡取卵,引起了乡民愤慨。涂步衢令人将碑文上的桐油石灰斧凿刀削,沸水洗涤,弄得面目皆非。这么一弄,把《红崖碑》355年风化表层削掉,因为字迹不是雕刻的,铁红颜色是渗进去五、六寸深的,所以因祸得福,刚好露出原来字迹的真面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瞿鸿锡任安顺知府,他与何水部肇勋川,和他儿子亲自到《红崖碑》现场,记述到:“岩浅红色字画深朱,如新脱手,并非镌刻,年深日久,无剥落痕,真神物也。镶纸糊岩,凌笔摩异,穷日之力,钩勒以返。”自1901年罗光堂铲去红崖天书风化表层,到1906年瞿鸿锡摹本,相距5年时间,所以断定瞿鸿锡摹本:“岩浅红色字画深朱,如新脱手,并非镌刻,年深日久,无剥落痕,真神物也。”是真迹,笔者解读《红崖碑》正是按照1906年瞿鸿锡摹本。
三、红崖碑的周围景区:红崖天书与号称亚洲第一大桥“北盘江”大桥是紧邻,两个景点相距不足500米。“北盘江”桥高520米,横跨红水河上游的盘江。这里的红崖是指红崖山,亦红崖天书所在地。红崖天书在贵州省关岭县境内的红崖山上。因关索岭得名,关索者,则为汉寿亭侯关羽之子,关兴之弟。关索岭地势险峻,是古代兵家必争地,康熙大帝称其为滇黔锁钥,并题匾挂在古驿道的御书楼上。这里的赤水即为红水河流域的赤水部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同所葬也。红崖天书在此出现应该具有深度远古的历史底蕴。与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联成了世所罕见的瀑流群。其中气势壮观的七级飞瀑,总落差四百余米。这就是红崖山所在的坝陵峡谷。红崖山就在坝陵河谷东岸耸立。据《永宁州志》载:诸葛碑在红崖晒甲山悬崖上。红崖山又称晒甲山。在坝陵桥以西的古驿道上,至今仍有不少关于蜀汉南征的历史地名,诸如孔明塘、关索洞、马创井、孟获屯、诸葛营、哑泉等,就是一幅以《三国演义》为故事的军事画卷。近山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之声,或崖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厉。又据《贵州通志》载:红崖山下有亭,明万历年间犹存。红崖天书虽然隶属关岭县,其实距离黄果树瀑布,仅7.5公里,如若驱车前往,只几分钟路程。如从山下的滇黔公路停车,翻过一处山隘即可遥望红崖古迹了。山上是一壁灼灼似火的奇崖,宽约百米,高则三十余米,颇具浑宏的气势。 红崖天书似画如字。字画混体,大者如斗,小者如升,非雕非凿,如篆如隶,笔势古朴,结构奇特,虽然排列无序,却也错落有致,仿佛上古书家谋章布局,无人破解。红崖天书就存在于这种地理奇特,人文纷繁的历史氛围中,当然更加诡谲神秘。
四、“红崖天书”亟需保护。
1996年秋安顺博物馆长到《红崖碑》前比对摹本,碑面还有残迹。时至写此文今日,《红崖碑》仅剩半个清晰字和三个模糊字了。
“红崖天书”藏宝图与《西游记》关系到人类长存,走出太阳系,星际移民的伟大事业。一定要加强抢救,及时保护,尽早完美取出人类独一无二的珍宝。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2020年09月30日 )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这项指示非常及时,将会极大推动“红崖天书”取宝重大考古工作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尽快行动起来,把人类珍宝完美的及时的取出来,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加油!
五、盛世文化复兴必出祥瑞。
《红崖碑》面世至今475年,解读高潮几起几落。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永宁州团首罗光堂使红崖天书遭遇一劫。因祸得福,展露真迹,才有瞿鸿锡真迹摹本。
清光绪年间,日本著名的旅行家鸟居龙臧来到中国访红崖碑、求摹本,将“红崖天书”的摹本带回东瀛展出,在日本引起震撼。1907年法国雷柏茹与费南海尔等也前来晒甲山观摩说:“此碑含有绝对之神秘性,谁也无法窥破其中的奥秘!”。 2000年、2007年两次,美国的几位考古学家来到红崖天书面前,希望能够解开这个谜团,经过了几天几夜的辛苦研究、论证,最后给出结果,此乃古代藏宝图,包含着宝藏与地图信息,而且回国还写了一部书,名字为《红崖天书藏着惊天秘密》,如此结论在国外很火。
之前古今中外的考察,他们都没能与《西游记》联系起来,考察的线索偏离真像,所以解读错误,但也都为盛世复兴文化破解天书的今日创造了一些条件。
2017年张献忠沉银的发掘,有趣的是流传一首民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有认识的破,买下成都府”。
“红崖天书”山脚下龙爪村也流传着一首民谣:“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人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
张献忠沉银被发掘,“红崖天书”藏宝即将取出。
盛世出祥瑞,正值中华复兴盛世之即。请看来自五百年前的赞誉 :
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
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
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
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
注:此诗来源于《西游记》原著第95回。
值班总编 陌封 责任编辑 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