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原创 ▏保山:党建引领 戮力同心 冲刺脱贫(中)
时间:2019-10-21 22:08:47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张密    

 CRf中国通讯社

    中国通讯社 记者 张密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产业帮扶:多措并举 成效明显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针对隆阳区、施甸县脱贫摘帽重点、难点,存在的短板多、资金不足等问题,保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隆阳区、施甸县调研指导11次,与隆阳、施甸县委和政府研究脱贫攻坚工作7次以上,帮助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解决住房保障、饮水保障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困难问题。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为此,保山市委、政府筹措资金提前下拨7.45亿元资金,用于隆阳区、施甸县脱贫摘帽、补短板。向隆阳区、施甸县增派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50名,将市财政、发改、水务等9个市直单位增挂到隆阳区、施甸县的9个深度贫困村,集中力量解决深度贫困问题。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同时,向隆阳区、施甸县派出2个工作组督导组。工作组由市委书记赵德光挂帅,市人大、政协各一名副厅级干部任常务副组长,从市级主责部门、龙陵、昌宁脱贫摘帽县抽调业务能力强、脱贫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86名,逐乡、逐村帮助找问题、查短板、理思路、促攻坚,共核查33个乡镇(街道)、412个村(社区)、普查399个村民小组,走访34508户,发现并交办问题972项。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8月份,又向隆阳区、施甸县派出2个发现问题整改督查组,跟踪督查问题整改和短板补齐销号工作,目前,972项问题基本整改结束,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已基本销号清零。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通过落实以上三项措施,基本实现了问题整改清需,“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解决好,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户脱贫退出基本达标。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姚关镇:打造“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北纬24°37'7",东经99°14'38"——施甸县姚关镇大乌邑村。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山坳里,一片片黑色的遮阳棚包围着一些厂房。这里是施甸县凯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IMG_20191018_183547.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2018年7月份,凯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驻该基地,投资530万元用于生产和修复大棚、生产设备等,流转土地220亩,用工20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群众有54人;25户菇农中,有19户建档立卡户。目前,已经带动种植面积1600亩,带动农户26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10户。”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施甸县凯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寸朝辉一边介绍基地情况,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了菌棒生产、消毒、种菌、培育和出菌等各个流程。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目前,基地累计生产种植菌棒300万棒,完成种植棚入棚量220万棒;鲜香菇采收492293公斤,销售额达到349万元;菌棒收入21万元;球盖菇种植50亩,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茶树菇种植10亩……”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香菇菌棒生产,带动建档立卡户就业。.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寸朝辉介绍,现在,公司正在打造“龙头企业+贫困户”、“园区(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或就地务工实现脱贫,形成“龙头引领、农户参与、共同发展”的“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力争在产业扶贫脱贫中取得明显成效。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香菇基地的发展和产业扶贫模式,只是施甸县众多产业扶贫中的一个缩影。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施甸县辖13个乡镇138个村16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79万人,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贫困村9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6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604户90509人,占保山市总贫困人口的23.24%。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施甸县狠抓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香菇菌棒菌种培养大棚.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施甸县副县长杨建军介绍,目前,全县发展农民合作社367个,入社农户52049户,带动农户60401户。176个合作社,已吸纳建档立卡户21568户,入社率达99%。培育家庭农场37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户,农业产业化经营面积达15万亩。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89万亩,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48411万元,其中外销23835万元。全县产业扶持累计31042户次,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同时,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49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31人),落实沪滇劳务协作开发700个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现已全部上岗。完成了1500个县级乡村公共服务岗位招聘,建成就业扶贫车间7个、就业扶贫农民合作社1个。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截至2018年末,累计出列24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5个),脱贫15900户68055人,未脱贫人口5704户22454人,贫困发生率7.8%。2019年,计划66个贫困村出列、1.8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可降至3%以内,整县脱贫退出。”对冲刺脱贫攻坚,杨建军信心满满。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IMG_2611.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木老元: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北纬24°43′9″,东经99°19′4″——施甸县木老元乡民族学校。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四大山脚下,距离施甸县城37公里。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IMG_20191018_122608.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教育有保障”是脱贫攻坚三保障之一,教育扶贫路上,一个不能少。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按照“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绝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工作思路,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省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背景下,由各级党委政府统筹部署,云南中烟公司赞助新建了这所学校。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学校于2018年3月投入使用,总投资4660万元,现有在校学生19个教学班634人;全校建档立卡户学生290人,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40人)。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不怕眼前山高,只怕心中没路”,才走进崭新的校舍,就看到迎面的两行大字。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这既是校训,也是鼓励孩子们学好知识、走出大山的信条。这句话,不但刻在了每个教师的心里,也深深根植于每个山区孩子的心里。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IMG_20191018_125046_1.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秦若梅身穿布朗族少女服饰,站在学校的国旗下,面向太阳看着远处的四大山。她的家在木老元乡木老元村委会大寨子村民小组,以前是在村里的小学读书,现在新校舍建成后,和读二年级的妹妹一起来到了这所学校。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我现在读初二,平时寄宿在学校,免书费、学杂费,每年有1250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每天4元的营养餐。”说起新学校来,秦若梅笑靥如花。“我现在就是想考上一所好的高中,以后会走出大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我还是会回来的,会用学到的知识改善家乡的面貌,也改变父辈祖祖辈辈在家务农的现状。”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秦若梅的话,说出了很多布朗族孩子和山区孩子的心声。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IMG_20191018_122737.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以前,木老元乡有14个学校,教学点分散不说,还存在‘一校一师’的现象。”木老元乡副乡长、中烟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梓龙介绍,新校园的建成,整合了全乡的教育资源,改变了过去校点分散、教育成本大、上学难的问题,学生的吃、住、学环境明显改变。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现在,校园广播系统及监控设备做到了校园全覆盖,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班班通。新校园的建成,整合了教育优质资源、集中了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山区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目标。2018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市级、省级、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木老元中心学校校长朱有瑾介绍,现在,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按照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基本原则将民族文化与学校文化结合起来,开展了足球、篮球、布朗语、刺绣、美术等10多个项目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了学生乐观积极、敢于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木老元教育事业的发展,凝聚了一代代布朗山乡儿女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情。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IMG_20191018_125126.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施甸县:“金色布朗”的幸福生活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北纬24°44'18",东经99°10'50"——云南省保山县施甸县城。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在施甸所辖的5镇6乡外,还有两个民族乡: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IMG_20191018_121120.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其中,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地形为三山两凹,区域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具有云南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则由于海拔悬殊较大,形成明显的立体型气候,素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特点。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由于历史原因,施甸县的两个民族乡镇都比较贫困。在近年来的扶贫攻坚工作中,借助挂钩帮扶单位云南中烟公司的帮助,民族乡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中烟坚守“报国有责、惠民有爱、树人有方”的企业使命,按照“三年攻坚,两年巩固”的要求,以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形式,对口帮扶施甸县布朗族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项目。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微信图片_20191019142638.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云南中烟把产业脱贫作为治本之策,围绕布朗山乡特色产业体系,坚持烤烟、茶叶、畜禽、林下经济和打工收入“五个不能丢”,“一乡一产、一村一品”、“户户都有脱贫产业”的目标,一举打破了以往给贫困群众发猪、鸡、牛、羊等发展不可持续的传统模式,探索出“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集团帮扶+建档立卡户”产业帮扶新模式。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4年多来,投入产业帮扶资金7412.38万元,因地制宜,在布朗族贫困发展种植业6388亩,投入资金1008.15万元。其中,软籽石榴、蓝莓等经济林果2584亩、中药材基地1228.04亩,“两青”作物等蔬菜基地2076.45亩,烟草基地4000余亩。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同时,发展养殖业累计投入5610.88万元。肉牛、肉羊、母猪等家畜养殖6582头,绿壳蛋鸡、曼罗粉壳蛋鸡等家禽养殖13.33万羽,建成木龙源现代化养鸡场等种养园区、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等17个,乡村旅游、电商、烤房群建设等多渠道、广覆盖的产业体系精心培植,带动2096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云南中烟先后下派驻扶贫工作队12人,投入6亿元资金对项目区4个乡镇11个村(其中9个是贫困村)开展企业帮扶。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微信图片_20191019142641.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围绕建设成为布朗族聚居区扶贫攻坚创新的示范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区、民族团结模范区的目标,通过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等七大工程的强力有序推进,以产业为脱贫支撑,以民生为检验标准,使中烟对口施甸县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成为云南省独龙族整族帮扶后的又一典范。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截至2019年9月底,完成中烟资金项目建设投资52107.14万元。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通过帮扶,2018年,施甸县木老元乡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8307元,比2015年增长115.74%;施甸县摆榔乡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10908元,比2015年增长77.31%。2019年,木老元乡全乡计划脱贫退出31户118人,预计贫困发生率降至0.55%;摆榔乡计划脱贫45户149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2%。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通过4年多的帮扶,云南中烟公司发挥自身优势,用真心、真情、真爱,真扶贫、扶真贫;布朗族聚居区基础设施显著加强、产业发展优势凸显、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曾经的“穷乡僻壤”,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色布朗”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微信图片_20191019142635.jpgCRf中国通讯社

 CRf中国通讯社

值班总编:牧歌CRf中国通讯社
值班副总编:王承泽CRf中国通讯社
责任编辑:张密CRf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