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14日,在云南省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2019年的脱贫攻坚总任务是:130万贫困人口净脱贫、2457个贫困村出列、31个贫困县摘帽。
围绕这一总目标,今年内云南省将全力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攻坚行动、农村危房改造提速行动、大病救治专项行动、产业就业全覆盖行动、贫困村集体经济提升行动这5项硬任务。聚焦深度贫困攻坚,压实东西扶贫责任,狠抓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动消费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是综合性最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为确保2019年前全面完成9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并落实好“稳得住、能脱贫”的措施,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集中安置明确了50个工作目标。
针对当前贫困地区群众“两不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保障”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彻底的情况,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早谋划、早行动,结合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和完善提升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压实县乡村实施方案。组织专门力量,对已脱贫、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组织开展“回头看”,进行精准检查排查,摸清底数,制定工作方案,对标对表挂账销号。
那么,作为云南省贫困程度较深的保山市,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又是从哪些方面努力的呢?
中国通讯社 记者 张 密
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属于滇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腾冲市为省级贫困县、滇西边境片区嵌入县。全市有建档立卡人口94079户389542人、建档立卡贫困村41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81个)。
2013年以来,保山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02亿元,昌宁县、龙陵县顺利脱贫摘帽,贫困乡镇累计脱贫退出2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78个,贫困人口脱贫退出7.9万户33.4万人,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5.56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67%。
2019年,保山市计划实现4.1万贫困人口脱贫、135个贫困村出列、隆阳区和施甸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预计降至0.7%以下。
保山市委、政府深刻认识到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对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关键性和决定性,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不足和短板弱项。围绕年度目标和困难问题,保山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提高站位、压实责任转作风;紧盯目标、澄清底数清短板;聚焦问题、照单销号抓整改”三个方面集中发力。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脱贫攻坚责任;聚焦年度目标任务,戮力同心决战脱贫攻坚;聚焦目标任务,坚决打好打赢第四季度攻坚战,2019年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党建引领、产业帮扶和易地搬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党建引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今年以来,保山市委、政府把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论述作为工作落实的根本遵循,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通过“万名党员进党校”、县乡党政领导班子轮训、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培训等方式,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思想统一到总书记和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坚决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同责的工作责任制;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研究、部署、落实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年初,保山就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把“2019年实现隆阳区、施甸县脱贫摘帽,135个贫困村退出、4.1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加强了党建引领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率作用。
今年以来,保山市委、政府主持召开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会议8次;7名市级领导挂钩联系5县(市、区)脱贫攻坚工作,其他市级领导分别挂钩联系到乡、到村,并将在年底从严从实开展市级领导挂联工作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和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
汉庄镇:党建引领产业大发展
北纬23°7'34",东经99°2'12"——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金竹田村委会。
汉庄镇的地形属于半山半坝,12个村委会的149个村民小组就分布在山坝之间。
近年来,在党支部领导下,金竹田村相继组建了青壮年义勇队、半边天文艺队、夕阳红调解队这“三支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音乐响起,站立整齐、统一着装的女子们随着音乐起舞……金竹田村委会旧寨二组的文化大院里,半边天们翩翩起舞,丝毫不亚于正规的演出团队。舒缓的音乐、曼妙的舞姿,吸引了很多老人孩子涌来大院围观。现在,半边天们的舞蹈也逐渐成为了村里的一道风景。
张春燕是半边天文艺队的队长,平时带领村里的妇女们,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育、节庆、民族等文化活动;每天定时开展广场舞蹈活动,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
“除了文体健身和文艺宣传,我们还开展文化保护、尊老爱幼和环境整洁活动。”张春燕介绍,对于从村里的留守老人,我们还组织大家上门帮老人晒被子、洗衣服,做一些保洁,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对老人们的惦记。同时,也参与检查村里的卫生情况。
“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我们青壮年义勇队协助村级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开展应急救灾、护林防火、治安防控、投身公益、义务劳动等。”
张国洪是青壮年义勇队的队长,在诸如地质灾害、抗旱防汛、交通事故等各类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因为村里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不放心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遇到农忙季节,有我们这支队伍在,外出务工的人也就不用操心家里的收种等农活了。”
刘正胡是和新中国同龄的一位老人,现在是夕阳红调解队的队长,负责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征地协调、移风易俗等工作。尤其是在宣传殡葬改革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山区群众观念比较保守,历来都实行山葬;刚开始宣传殡葬改革时,抵触情绪很大。但夕阳红调解队的队员们,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使金竹田村的殡葬改革率先铺开。”
“在党建引领工作中,金竹田的‘三支队伍’发挥了很大作用。”金竹田村委会主任杨国发介绍,随着“三支队伍”的成立,村里也由法制向德治、自治逐步转变;同时,党建引领在产业扶贫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寨子一侧的隆阳区汉庄镇金竹田林中发养殖场里,无数的本地鸡在山林里自由啄食。
养殖场由隆阳区林中发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建设,投资60万元用于鸡舍场地改良、日常管理等。可带动汉庄镇金竹田村林下养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新机制,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养殖场每年至少饲养7.2万只土鸡,产出为肉鸡总收入230.4万元,除去成本可获利36万元,启动资金只需投入前3个月共计76.8万元,待3个月以后成品鸡出栏销售资金回笼可滚动发展。”
杨国发介绍,所得纯利70%用于合作社运转、2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股金分红、1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提升后,可进行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次分红,进一步激发群众养殖积极性,有效激活金竹田村产业扶贫“造血”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利用山林、果园等林地养鸡解决养殖场占地紧张的问题,扩大了饲养量;林地养鸡可自由采食杂草、捕食昆虫,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肉鸡品质,有利于果园、苗圃的除虫、灭虫;鸡粪是很好的有机肥,可提高林果、蔬菜等农产品的品质,减少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汉庄镇副镇长董立春介绍,现在周围有4个产业在齐头并进:林下养鸡、梅花鹿养殖、核桃种植和香橼种植。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效果,正在逐步凸显。
瓦窑镇:党建引领共筑小康梦
北纬25°30'24",东经99°18'9"——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下麦庄村委会。
“我们这里是以彝族、白族为主的贫困村,位于瓦窑镇东北部,全村坐落在道人山半山腰,距瓦窑镇政府32公里,林地面积25174.5亩,森林覆盖率为92.3%。目前,种植核桃已达8200亩,核桃林下种植魔芋500亩、牧草200亩。”
下麦村监委会主任先昌义介绍,因为当地平均海拔2000米,适宜的海拔和温度、湿度,下麦村特别适宜种植核桃。逐渐发展到核桃种植面积8000亩,人均核桃18亩。所以,多年来,核桃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波动,核桃价格受到影响,群众收入有所减少。
为此,下麦村党支部经过反复研究,为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党员引领带头作用、合作组织多元带动作用,决定还是继续在核桃产业上下功夫;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对核桃产品进行深加工,扩大果农收入,助力扶贫攻坚。
村委会借助挂包帮单位保山技师学校的优势,共同研究核桃深加工的思路。
“2013年,隆阳区上麦庄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位于瓦窑镇下麦庄村委会。合作社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战,形成‘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建立产品保护价收购机制、建立分红机制、建立农户务工收入增长机制。合作社吸纳社员10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占全村贫困户78户的97%。”
2016年,合作社注册核桃干果“云桩”商标,寓意为“彩云之南的下麦庄”,先后推出了核桃干果礼盒装、枣夹核桃、蜂蜜核桃、核桃油等系列产品。目前,“云桩”系列产品在电商、淘宝、微店等平台销售,产品远销昆明、广西、广东、北京、上海、湖南等地。
在利益联结机制上,村委会通过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壮大集体经济。扶贫车间项目资产股份160万元,年均合作社交租金4个点给村委会,年交64000元。其中,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可分红收益450元/户,合计33300元;下麦庄村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30700元,解决了村内无钱办事的窘境,有效发挥了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对生产性收入,则通过扶贫车间项目建设实施。合作社直接收购贫困户的核桃,改变以往需要运到集市销售的现象,每年收购贫困户核桃鲜果150多吨,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1000元/吨收购,增加贫困户收入15万元/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避免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解决了群众核桃销售难的问题。
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车间务工,每年可为群众提供7000多个工日的劳动就业机会,直接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80多万元/年,户均增收10000多元;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
贫困农户入股合作社户均两股1000元,年均二次返利分红120元。扶贫车间的建成,使群众成了既有股金、又有薪金的“双金”农民,极大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完成了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以上四项,合计贫困户合作社户均收入可达12570元,贫困户人均可增收近4000多元,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下一步,合作社将扩大种植及生产规模,完成“QS”认证,对合作社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建成标准化核桃深加工厂房,让“云桩”产品进入各大超市。同时,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为下麦庄2020年实现泡核桃种植1万亩、黑山羊养殖1万只、人均收入1万元的“三个一万”提供保障。
“党建引领筑堡垒、组织互联搭舞台、支部建强促脱贫,是我们近年来的主要做法。”
瓦窑镇副镇长普春郁介绍:“我们通过党建‘领起来’、‘建起来’、‘联起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筑堡垒作用;通过村社一体强经济、因地制宜建基地、多方参与聚合力,做到组织互联搭舞台;通过支部引路、让产业发展有保障,支部找路、让群众增收有保障,支部筑路、让脱贫实效有保障,以此促进支部建强促脱贫。”
卡斯镇: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
北纬24°52′458″,东经99°25′36″——昌宁县卡斯镇大塘村委会。
金秋时节,大塘村委会大竹林村民小组群众李应山在忙完地里的农活后,就拿起竹篾,编制各种竹制品。
“这个曾经被我们丢下了传统手艺,现在又成为了我们致富的门路,这都要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帮我们找到了路子。现在,我一天编下可卖得七八十元钱,一年下来就可以收入将近3万元,真是非常好。”
李应山介绍,大竹林村民小组有54户2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99人。
在脱贫攻坚中,镇村两级紧抓党建引领的主线,围绕拓宽群众收入渠道目标,立足400余亩竹林资源,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取材、着力提升传统竹编产品制作水平。因地制宜牵头组织47户农户,成立“昌宁县大塘竹器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农户+经销商”的产销模式,由合作社牵头搞培训、找市场、拓销路,社员群众“订单式”编制竹器工艺品,经销商批量订单收购。
目前,已培育出150余名熟练掌握灯笼、簸箕、茶盒、果盘等10余种竹工艺品编制能手,竹编工艺品产品价格提高5到10倍。
2018年,47户社员实现竹编工艺品产值60余万元;2019年,合作社又辐射带动周边21户农户加入合作社,预计将实现竹编工艺品产值100万元以上,“小竹子”在助农增收上发挥了“大作用”。
大竹林村民小组是昌宁在脱贫攻坚中,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总体要求,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上下功夫,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今年2月,昌宁县通过了贫困县退出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验收;4月30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退出贫困县序列。
今年以来,昌宁县坚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和剩余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一手抓乡村振兴规划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有机结合。
“这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无论是对我们村上、社上还是每一家人的帮助都特别大,水电路各方面都有保障了,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都提升了,大家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今后,我们就是要跟党走、靠双手,努力在各级的帮助下越来越富、越过越好。”
看着家门口的水泥路,李应山感慨万千,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李应山也许不知道,他的憧憬其实与昌宁县整体脱贫攻坚思路不谋而合。
在下一步工作中,昌宁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攻克最后贫困堡垒,以更强的农业、更富的农民、更美的农村,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值班总编:牧歌
值班副总编:王承泽
责任编辑:张念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