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里是,望帝故里,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这里是,朱提银都,写满了丝绸古道的灿烂辉煌;这里是,红色圣地,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这里是,苹果之城,讲述着中国南方的苹果传奇……
1940年,吴敬漪博士将158株苹果树苗引入昭通。
今天,苹果的种植无疑是乌蒙大地的最美风景,满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特色、品牌和标志。
清清的洒渔河边,一颗直径80公分的苹果树王,巍然矗立,君临四方。
花开季节,遥望那漫山遍野的万亩果园,写满了一个个乡间故事。
昭通苹果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环境、生态优势,是上天赐予昭通人的最大恩赐,是自然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更是贯彻云南省委、省政府“三张牌”发展的要求,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推进昭通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昭通苹果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天然瑰宝,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曾经引领风尚的边地古城,生机盎然。
苹果产业的发展,绝不是多种几亩、多栽几棵的事情,而是要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的根本性转变;用现代理念、模式、技术,让传统产业在新时代实现新的腾飞,一步登顶。
昭通中心城市规划是: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
未来三年,昭通将全力打造一座一百万亩苹果和一百万人口融为一体,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苹果之城”。
从昭通苹果到苹果昭通,从苹果产业到苹果文化,一代代的昭通人从不停歇、永不懈怠。
一座独具匠心的田园风光城市,一座正在崛起的“苹果之城”。
问君哪得平安果,唯有昭通苹果香。
苹果的香气,是一种乡愁,一种永远忘不掉、抹不去的味道。
品天下苹果,还看今“昭”!
中国通讯社 记者 张密
近年来,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和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百万亩苹果产业战略布局,昭鲁坝区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打出“扩面、提质、增效”组合拳,加速发展苹果产业。
2019年,昭阳区苹果种植规模达50万亩,预计总产量60万吨,总产值达42亿元以上,受益人口35万人,户均苹果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人均苹果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鲁甸县苹果种植面积为6.58万亩,预计总产量4.3万吨,总产值达1.97亿元。
到2020年,昭通将实现苹果种植规模达到72万亩,实现综合产值近100亿元,辐射带动13万农户52万人,其中覆盖贫困户1.51万户5.13万人,生产基地带动扶贫1.01万户3.38万人。到2025年,将建成100万亩中国南方冷凉高地优质苹果基地,实现引领川滇黔区域发展、百万人口与百万亩苹果高度融合,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
上篇:“半城苹果满城香”
东经103°36′,北纬27°27′。
云南省昭通市西北15公里——昭阳区洒渔镇,这里曾是上通昆明、下接四川的商贾马帮歇息的重要驿站,是传说中彝族亡灵进入天堂的必经地。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留下的营盘村,有战国时期的古崖墓群,是对清政府造成较大冲击、影响仅次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李蓝起义”首领李永和的出生地。
洒渔河由南向北穿境而过,河水清澈透明,两岸绿柳成荫,形成美丽神奇的“洒渔烟柳”景观,为“昭阳八景”之一。这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先峰云2618米,最低海拔水碾1870米;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0到240天,年平均降雨量729.7mm,年日照1889小时。
1940年,留美博士吴镜漪老先生从四川成都华西大学,引入158棵苹果树到洒渔乡白鹤村李仲举家的庄园种植后,苹果这个产业就在洒渔安家落户了。经过洒渔几代人的努力,现在的洒渔已成为昭通苹果第一大镇。
近年来,洒渔镇突出苹果产业,打造品牌树立精品。全镇13.4万亩耕地中,苹果种植已经超过了11万亩,因此,享有“苹果之乡”、“烟柳之乡”、“鱼米之乡”和“鼓魂之乡”的美誉。
春种一苗 秋收万果
金秋九月,细雨霏霏,万亩果园里硕果累累,苹果飘香。
眼前的果园是苹果的晚熟品种,到10月初就可以上市,走向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
“洒渔镇是昭阳区产业大镇、人口大镇。2018年末,有18055户6365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498户14112人,2380户从事苹果生产。因苹果产业的发展,现在已有2418户9635人脱贫,今年年底预计将脱贫824户3512人,至2020年将全部脱贫。”
行走在果园中,看着累累硕果,洒渔镇镇长 罗正能眼里洋溢着掩饰不住得欣喜。
近年来,洒渔镇本着“以产兴镇、以商促镇、产镇融合、一体发展”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2014年苹果面积7.8万亩,经过五年的不断努力,目前洒渔镇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30%左右,全镇约有16000户、90%左右的农户在种植苹果。
“现在,洒渔镇已形成了以华硕、红露、新世纪、新红心、德国红星、红将军、秦冠、昭锦108、2001富士和红富士为主要品种,早、中、晚熟相补充的苹果产业格局,投产面积达9.5万亩。2018年,苹果产量突破25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
罗正能开心地说:“目前,洒渔苹果已成为洒渔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
谈到苹果的销路问题, 罗正能介绍,近年来,洒渔镇每年平均出口苹果1.2万吨。
“高端果主要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迪拜等中东国家、澳洲、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价15元左右/公斤,近5年约出口2500吨;中端果主要出口到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近五年约出口5.5万吨,均价9元左右/公斤。”
掰着指头算着历年来的苹果收入, 罗正能笑得更开心了。
本社记者和广东中山电视台记者采访渔洒镇镇长 罗正能
见性志成 即是灵山
“按照2018年苹果销售情况计算,洒渔苹果每亩平均产量3吨,均价6元/公斤,每亩收益1.8万元,除去本钱5000元,纯收入每亩可达1.3万元;相比玉米、水稻、土豆等粮食作,物产值翻了10倍。洒渔镇的坝区6个村委会,实行了苹果种植全覆盖;山区的3个村委会平均也有70%的覆盖率,已带动全镇的大部分贫困户脱贫。”
谈起发展壮大苹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时, 罗正能介绍,我们通过抓老果园标准化提升改造;抓苹果技术管理培训;抓示范园区建设,引领产业发展现代化;抓苹果交易集散中心建设,喜迎八方来客;抓“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等措施,不断夯实苹果产业,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洒渔镇驻地已有邮政、圆通、韵达等多家快递公司进驻。
另外,在淘宝网、阿里巴巴、京东以及微信平台销售苹果的经营商,已有500余户;电商平台有了一定基础,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项目已启动建设。在昭阳区委宣传部的帮助下,号召企业、合作社、诚信苹果大户,将其信息发布到全省新闻媒体,宣传、销售、推介洒渔苹果。
同时,洒渔镇积极探索苹果种植带动产业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洒渔镇党委积极谋划探索“党支部+N”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跨村联办、抱团发展”的方式,统筹整合上级下达资金3520万元,撬动群众投资1.4亿元,在大桥村建成占地174亩的苹果仓储冷链物流园区。联合成立馨桥集体经济公司,公司每年集体收入预计可达200万元,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苹果产业链,有效破解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一难题。
截至目前,在淘宝、天猫等网上销售昭通苹果企业、合作社、店铺近1500余家,近三年来网上销售昭通苹果达600余万件,昭通苹果驰名国内外,香飘全国各地,不但远销东部沿海城市、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和香港等地区,还拓展了迪拜等中东城市,销往市外的苹果占总量的80%以上。
向阳而生 佳果天成
昭通市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云贵川结合部,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国土面积2167平方公里,辖7乡10镇3个街道办事处,有26个民族91.4万人,苹果种植涉及14个乡镇和办事处。
“目前,昭阳区苹果种植面积已经达50万亩,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产城高度融合。”
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龙江介绍,在昭阳区的50万亩苹果种植面积中,投产果园已经达到30万亩,年总产量达60万吨,总产值42亿元以上。
目前,昭阳区苹果种植涉及农户11.7万余户,受益人口35万余人,户均苹果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人均苹果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1万余户3万余人,已经成为昭阳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
近年来,昭通以“老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新机制+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思路,打响了一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蝶变新生的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瞄准中国苹果总产业塔尖上10%的目标定位,坚持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实现昭通苹果“此苹果非彼苹果”的华丽转身。
并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果农”的组织模式,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绿色化、品牌化”的技术标准,强力推进标准化果园建设。依托生态优势、早熟优势、品质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四大苹果产业发展优势,被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定为全国苹果生长最适宜区域。
也因此,昭通苹果共获绿色苹果认证9个、有机转换产品认证1个、出境水果果园检验检疫登记1个,着力打造以“昭阳红”、“沁果昭红”、“满园鲜”、“嘎嘣脆”等一批顶尖企业“金字招牌”,先后荣获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农业部地理标志等级保护、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识证明商标等诸多荣誉。
在苹果产业发展规划上,昭通按照“划好一块地、上好一堂课、育好一棵苗、管好一棵树、卖好一个果”的“五个一”工作思路,实现“建好一座城”的目标。
到2025年,昭鲁坝区高标准苹果种植总面积可达100万亩,产量达400万吨,预计实现总产值650亿元,昭通中心城市“一城三区”将形成以建设百万亩苹果园为支撑,百万亩果园包围城市,千百个村镇分散在果园中,成为一座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百万亩果园与百万人口高度融合、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实现“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目标。
值班总编:牧歌
值班副总编:王承泽
责任编辑:张念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