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篇:和谐引领 自然天成jdm中国通讯社
jdm中国通讯社
中国通讯社 记者 张 密jdm中国通讯社
近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启动建设“三个万亩”生态走廊工程:万亩清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
生态走廊融合“山、水、田、园、城、文、绿”等要素,形成“有湖、有田、有荷、有鱼、有塘、有鸟”的景观意境,围绕滨水休闲、湖泊游览、环保教育、湿地观光等功能,打造国家湿地公园,恢复和重建了清华海碧波浩荡、丰饶秀丽、渔村晚钓的美景。
随着生态走廊工程的不断推进,“两江托一坝、两山镇一城、两城拥一湖、一湖亮一城”的城市生态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一张以“山、水、田、园”等要素编制的绿色巨网,在保山中心城市铺展开来。葱郁蓬勃的绿意,从湖水中、从山坡上、从田野里流淌而出,随着鸟鸣、花香、清风,潜入城市的每个角落,沁润着市民的身心,也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面貌。
生态的改变,也从城市到乡村逐渐洇染开来,生态带来的旅游红利,也在慢慢凸显——
jdm中国通讯社
半帘霜月 一池幽梦
沿百花岭景区蜿蜒而上,是古代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高黎贡山段。
如今的古道上,附满了绿绒般的苔藓和千年枯叶,更加显得苍幽。时间久远,古道的很多路段被落叶化做泥土掩盖着,依稀还分辨得出古道石板上深浅不一的马蹄痕迹。
看着这些隐约的马蹄印,耳边隐隐又响起了马帮的的驼铃声;那些艰难跋涉的身影,依然洇染在岁月的虚空里。
回望山下,橘园里果实累累,橘香飘荡。
傈僳族妇女封占青,站在自家的橘园里,看着压弯枝头的橘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耳畔,又传来村里歌舞的声音;她知道,村里的橘子节已经开锣了。她采摘了一些橘子,匆忙赶回村,参加百花岭村举办的第二届橘子文化旅游节。
她的这些橘子,也是拿给大家分享的。
为发展百花岭特色产业,促进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百花岭村举办了橘子文化旅游节。橘子节期间,会举办群众文艺活动、柑橘王评比活动、吃柑橘大赛、柑橘采摘体验活动、上刀山下火海表演,还有特色美食商品展销等活动。
期间,游客可沿着观光道尽情观赏万亩柑桔林;参观柑桔园种殖基地,畅游锦绣橘园,亲身体验采摘乐趣。游览采摘之余,还能品味柑橘美食小吃和当地特色美食。
百花岭村的柑橘种植,由来已久。
早在抗战时期,百花岭村便开始发展培育种植柑橘,至2019年全村柑橘种植面积已发展至8000多亩。并在专家指导下,培育出适合百花岭种植的柑橘品种——百花橘,使柑橘在品质和产量有了质的飞跃。
目前,百花岭村已种植沃柑、椪柑、贡柑、红美人、桔橙、纽荷尔脐橙、不知火、AC晚芦等10多个品种,柑橘种植已成为百花岭村的支柱产业。
和封占青一样笑逐颜开、忙得脚不沾地的,还有百花岭村委会主任董建强。
百花岭海拔在1000到1400米之间,有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傈僳族、彝族、白族、回族、壮族、怒族群众,产业有咖啡、柑橘和核桃等。
生态旅游给群众带来的红利,董建强在一点点见证着。
1995年,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在百花岭村诞生。通过发动群众参与保护,增强了群众生态环境意识,生态环境逐步变好,群众从“猎鸟人”逐渐变成了 “护鸟人”。护鸟带来了观鸟产业,“观鸟经济”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百花岭景区,是高黎贡山最早开发出来的观鸟大本营。由于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物种丰富,鸟类区系复杂,这里被誉为“中国的五星级观鸟胜地”、“中国观鸟的金三角地带”、“飙鸟的最好地带”。
从2016年起,百花岭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高黎贡山国际观鸟节,鸟网会员、鸟类摄影大师、鸟类保护者齐聚。百花岭观鸟也已成为国际性节目名片,享誉国内,走向世界。
纵观下来,百花岭观鸟发展至今已有30年历史。
最初由本地鸟导带着拍鸟爱好者、鸟类专家、生态保护者等漫山遍野扛着机器跑,观鸟产业处于传统的“野拍”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进,传统的“野拍”模式逐渐步入体系化、规范化轨道。百花岭陆续形成了“背包、鸟导、餐饮、销售、民宿、物流”等一系列的旅游服务,逐渐形成了观鸟产业体系。
目前,百花岭现有鸟塘23个,鸟导64名,农家客栈21户,可同时接纳游客700多人。2018年吸引观鸟旅游者超过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3500万元。
李廷金是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他也见证着高黎贡山脚下这个小山村的变化。度假区围绕着“生态立区、农业稳区、旅游强区”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国际观鸟周的举办,向世人充分展示和宣传高黎贡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营造人类与鸟类和谐相处、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现在,百花岭这张“五星级观鸟胜地”的生态名片,已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健康生活目的地。
晓风残月 紫陌听雪
北纬25°9´9",东经98°50´41"——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傣语称“MongHe”(勐赫),位于怒山与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大峡谷末端。
文明有脉动,万物有灵犀。
这里曾隶属于哀牢古国,以篾编和傣锦著称,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小镇,也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美丽宜居小镇”之一。
距潞江镇5公里,是江东村。眼下,绿油油的千亩火龙果,加上不远处的怒江水在冬天格外碧绿,可以说是一片碧绿的世界。
原先,这里土地贫瘠,严重缺水,群众长期种植玉米、甘蔗等附加值低的农作物,产业单一,人均年收入不到2800元。因此,村子也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挂牌的省级贫困村。
2014年,潞江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保山市兴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潞江镇江东村。
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范围。向江东村的149户农户590人流转土地,已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发挥资金、技术、品种、市场优势,引进现代农业种植和管理,直接带动务工村民40户120人,每年支付农户土地流转租金120余万元,每月支付农户工资40余万元,辐射带动核心种植区农户脱贫增收。
同时,确立绿色农业发展理念,采用有机肥和农家肥,进行土壤有机配方改良。公司以300元/吨的价格,收购全村140户以及周边的畜肥,促进了畜牧养殖业发展,也提升了人居环境。土地改良升值了,农民增收的路子也多了,群众积极性高涨。
火龙果采收季节,基地仓库200多名群众正在给火龙果打包;他们都是江东村群众,流转土地后进公司打工。
毕其福之前是村里的一名普通群众,从公司开始建基地就来到了公司,现在是火龙果基地的经理。妻子陈国艳,现在也是基地的一名主管,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夫妻在这里上班,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
对他们来说,原来盘田种地只有3万元的收入;如今,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并来公司打工,收入是过去种地的3倍,并且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来这里务工的群众,每人每年也都有5万元的收入。
公司的进驻,党委、政府的引领,让江东村的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门口当上了新型农业工人,生活有了保障。同时,也给群众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村庄发生了新变化。通过扶贫项目,不但提高了省级贫困村江东村农民的收入,还使以前受困大山的群众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
尘梦间,一杯茶……
截至2019年年底,江东村已建成标准化火龙果种植基地1600余亩,丙闷村500亩、芒旦100多亩,年出产火龙果4000吨左右,产业总收入为3000多万元,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95元。至此,江东村在保山市整体脱贫。
2019年11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的通知,认定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江东村(火龙果)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这是保山市隆阳区继2012年隆阳区新寨村(咖啡)、2013年隆阳区登高村(冬早蔬菜)之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第3个村。
花若盛开 蝴蝶自来
北纬25°0´54",东经98°49´50"——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这里是“中国咖啡第一村”。
咖啡园里,硕果压枝,一串串红绿相间的咖啡豆,碧绿璀璨,鲜艳夺目。
咖啡园里一间精致的咖啡馆,玻璃透明,阳光斑驳,风清气爽。
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在红尘里翻滚久了,来这个精致的田园小舍小坐,顿感说不出的惬意和轻松。
或许,这里就是城市人一直追求的“诗与远方”……
说起新寨村,总绕不过一些关键词:“咖啡书记”、“小粒咖啡”、“富饶美丽的潞江坝”……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山小粒咖啡”,是国际咖啡界公认的上等咖啡,媲美国外优质产地的咖啡。近年来崛起的“新寨农庄咖啡”,确实是其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新寨村咖啡种植面积达13600亩,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但是,面对咖啡豆市场价格走低的困境,这个第一村如何保住这万亩咖啡、如何发展咖啡产业、如何让咖农收入不减……一系列问题拦在了新寨村发展的路上。
邵维山是新寨村的咖农,2017年时,面对咖啡豆市场价格走低的形势,不仅没有减少咖啡种植面积,反而增加了20多亩。
究其原因,话头却落在“咖啡书记”王加维头上。
原来,新寨村在王加维的带领下,由党员户带头发展咖啡示范田,实现了平均每亩增产80公斤以上。面对咖啡树种植过密、产量和质量慢慢下降等问题,村里发动党员种出示范田,对过密的咖啡树进行间伐等,产量和质量有了大幅提高,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除了发展党员示范田,王加维早早就做好了咖啡产业转型的准备。
咖啡豆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短时间内这个现象既然改变不了,那就转向发展吧。
王加维依托村里的万亩咖啡,全村走以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子,长远规划就是“三点一线”,即山上有抗战遗址、中间有万亩咖啡、江边有百亩沙滩娱乐,村内的观景大道将这三点连成一线。
这个规划,早在王加维刚刚上任新寨村党总支书记时就有了。为着这个目标,村党总支部牵头成立了好伙伴、聚源、金鑫三个以咖啡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市场”的运行模式,带动村民种植积极性,促进增收。
与此同时,新寨村充分利用资源,将老村委会改建成咖啡体验馆,再引进企业来经营。体验馆经营企业与咖农达成协议,只要按照企业要求管理、采摘、晾晒、加工,收购价格稍微高于市场价,咖农收益明显有了提高。
同时,咖啡体验馆的建成经营,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做咖啡生意的老板。通过他们不仅带来更多人到新寨,而且也把新寨小粒咖啡带到全国各地,提高了知名度。
如今,在新寨村咖啡体验馆里,一边品小粒咖啡之醇香,一边赏高黎贡山之巍峨,正成为游客的首选。
万亩咖啡保住了,发展乡村旅游还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自2012至今,新寨村党总支通过争取项目、管委会扶持、村民自筹、村干部垫付等,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进行了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些活动场所的修建,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自建成以来,先后协办了农民狂欢月暨木棉花节、保山咖啡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有效提升了新寨村的知名度。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你有不老的心情吗?
新寨,一个不得不到的地方。
值班总编:牧歌
值班副总编:王承泽
责任编辑:张念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