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联播 > 正文
【四川】成都市卫健系统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喜获佳绩
时间:2022-12-07 20:01:29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高燕    

    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唐梅英 通讯员朱锐汐)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7部委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四川省5个项目荣获全国金奖,其中,成都市卫健系统占据2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梁工程 尚善人生”关爱天线宝宝志愿服务项目和成都市血液中心“熊猫侠”稀有血型应急保障志愿服务荣获全国金奖。在此前的省级大赛中,除上述两个项目获得省级金奖外,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关爱老人 情暖夕阳”志愿服务联盟项目和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省级银奖。s2j中国通讯社

 s2j中国通讯社

6.jpgs2j中国通讯社

s2j中国通讯社
    近年来,成都市卫健委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充分发挥卫生健康专业优势,系统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引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全系统共组建志愿服务队640支,招募志愿者33549人。2022年,共组织开展恤病助医、健康促进、疾病防控、心理救援、无偿献血、为老服务、妇幼扶助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456场,服务群众290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事业中积极贡献卫健力量。
s2j中国通讯社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有着这么一群特殊的患者,他们是被大家称为“天线宝宝”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因采用头盆环牵引治疗使用的4根支架形似天线而得名。因治疗难度大、费用高、治疗周期长,其日常生活起居基本集中在病房。
s2j中国通讯社
    为全面促进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身心康复,2017 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启动关爱天线宝宝“脊梁工程 尚善人生”志愿服务项目。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骨科主任梁益建博士团队收治的患者为服务对象,整合四川省慈善总会、成都云公益发展基金会等社会资源,建立“医护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三工联动协作模式,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入院宣教、健康管理、兴趣培养、能力提升、社区互动、基金申请等综合性志愿服务,并逐渐形成天线宝宝春晚、读书会、歌是最甜的药等品牌活动,促进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走向健康,助力无数“低头”病患开启了他们的“抬头人生”。
s2j中国通讯社
    立项至今,开展健康讲座、文娱活动、心理支持、语言提升550余场,参与志愿者400余人,服务对象5000余人次,每年的天线宝宝春晚最高直播观看量达15万余人次,协助462位患者申请各类救助基金累计1340万元左右,通过爱心捐赠、义卖等方式扩充资金来源,累计筹集善款64055.04元,成功资助41位家庭贫困天线宝宝完成康复治疗。
 
1.jpg
s2j中国通讯社
    “我是A型血”“我是O型血”,血型常为人们津津乐道,但鲜为人知的是,除了我们熟知的ABO血型系统,还有40余种稀有血型系统,这些血型十分罕见,如Rh(D)阴性在汉族人群中占比不足千分之三 ,Jk(a-b-)在汉族人群中占比不足万分之一。
 
    如何及时找到稀有血型献血者,如何提升稀有血型人群对自我血型的认知,是摆在血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2012年4月,成都市血液中心发起并创建了“熊猫侠”稀有血型应急保障志愿服务项目。项目以保障临床稀有血型需求为目标,将“熊猫血”概念与成都熊猫城市符号相结合,将传统“侠客”文化中自利利他、见义勇为的精神和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融汇贯通,组建了“熊猫侠”志愿服务队伍。
 
3.jpg
s2j中国通讯社
    市血液中心坚持以党建引领,通过搭建平台、制度管理、社群渗透,品牌化项目运作,经过十年的努力,“熊猫侠”已由最初的100余人发展到1300余人,服务对象超过5.5万人,服务时长超过1500小时。“熊猫侠”们通过捐献“熊猫”血液、开展血型科普、动员热血接力等活动,为保障我市乃至全省稀有血型血液供应,护佑稀有血型患者生命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国稀有血型志愿者项目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成都经验”。
s2j中国通讯社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由于90%的病例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或者患者家中,抢救成功率不到 1%。拯救一条生命就是拯救一个家庭。为了在拯救的“黄金4分钟”,让更多的现场目击者成为急救“第一响应人”,为患者及时按下“生命重启键”,2016年底,成都市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在公共场所配置AED的城市。
 
4.jpg
s2j中国通讯社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什么?怎么用?当时,对大多数成都市民来说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为了让更多人知道AED并能够正确使用AED。同年,在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牵头,在全市医护人员中积极招募志愿者,组建“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对接医疗机构的专业资源和重点公共场所的培训需求,深入到各个AED配置点位、学校、社区、企业团体开展急救培训,逐步提升 AED 的社会知晓率,推动全市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普及。
s2j中国通讯社
    截至目前,“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注册医务志愿者546名,下设分队34支,50名核心队员加入了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项目建立以来共计线下培训100余场次,培训1万余人次,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00万,电台科普栏目权威回应焦点问题,全年有效触达人次800万。营造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大急救氛围,为城市织密一张可视、有感、安全、高效的社会急救网络。
 
5.jpg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4年,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作为公立老年三级专科医院,积极发挥在在老年病、慢性病及医养结合方面的优势,推出了“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志愿服务联盟。
s2j中国通讯社
    不同于传统的个体志愿者招募,“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项目是联盟运作模式,直接招募成员单位,再通过各联盟成员动员本单位党员、青年、职工参与志愿服务。目前已与来自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以及部队等140余家单位建立联盟关系,是一支拥有12000余名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队伍。
 
7.jpg
s2j中国通讯社
    在开展常态化爱老尊老助老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每年“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等重要节日,都要开展专项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携手慈善总会,成立以医院冠名的爱心助老基金,目前已惠及失独、失能及贫困老年患者1000余人。在医院打造孝爱文化走廊、志愿服务联盟栈道等文化设施,现已成为金牛“孝文化”教育基地,成为成都多所学校孝文化教育基地。疫情期间,通过云问候、云表演、云探视,开展老年患者暖心服务。该项目曾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值班总编 郇咏  责任编辑 子于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