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关注 > 正文
“青海这十年”民政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时间:2022-09-26 18:27:20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9月2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青海这十年”民政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跃成介绍青海省民政厅十年来青海民政工作发展情况。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2196394881213741813&skey=@crypt_bc886f9c_73ef78e08f37ea1afb3287ac041e5dbe&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政系统牢记嘱托、奋发进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各项民政事业发展,推动解决一批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民生问题,民政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十年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青海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基本民生保障兜底有力,全面助力青海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十年来,累计投入民政事业经费527.6亿元,实施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3759个,投资总计58.85亿元,集中办成一批暖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民生工程,为全面实现青海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做出了民政贡献。
不断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十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民政救助补助资金272.31亿元,切实发挥兜底保障职能。城镇低保标准从2012年每人每月310元提高到现如今的每人每月70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2012年每人每年19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5676元;特困供养标准从2012年每人每年3100元提高到现如今每人每年12600元,达到了城市低保标准的1.5倍。实施低保扩围政策,不断健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对27.1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有效巩固拓展了兜底保障的成果,有力有序衔接了乡村振兴战略。
不断扩大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构建起省、市(州)、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11.63万残疾人。持续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累计投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2.86亿元,开展街面巡查35万余次。基本建成了青海特色社会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34万人以上、特困人员近1.7万人、临时救助人员23万人次左右、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1万人次、高龄和经济困难老年人40多万人、困难残疾人17万人左右。
十年来,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累计发行福利彩票127.36亿元,共筹集彩票公益金38.08亿元;累计慈善捐赠28亿元。
基层社会治理充满活力,有效助推青海省社会的和谐稳定
十年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层民主渠道不断拓展,基层民主形式日益丰富,基层民主成效持续提升,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持续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青海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达标覆盖率达到社区94%、农村83%,3万多名社区工作者活跃在为民服务第一线,特别是近三年来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如期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任务,依法开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和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青海省范围内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5997个,比2012年增长了2倍。
持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青海省持证社会工作者达1118人,比2012年增长近5.37倍。志愿者队伍超过7209支,注册志愿者已达62.86万人,占青海省总人口的10.6%。
基本社会服务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青海省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十年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截至目前,青海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 1860个、床位23470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40倍。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综合补贴等制度不断完善,年平均惠及近40万老年人。全面推动养老护理服务进家庭、志愿服务进医院、康复辅具进基层、殡葬服务进小区等四进试点工作。
取消了婚姻登记收费,明确了县级婚姻登记职责。分级分层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和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促进家庭和谐美满。
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政策,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加快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镇公益性公墓项目,实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制定出台青海省设镇、设街道标准,圆满完成了青海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并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地名公共服务。统筹推进海东撤地设市,玉树撤县设市,茫崖、冷湖合并设市,同仁撤县设市,湟中撤县设区等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致力于老年大学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累计为3万多名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截至目前,省老年大学共开设12门专业课程,47个教学班。投资1.6亿元,新建老年大学正积极筹建中。
结合省情实际,构建更加完善的民政政策法规体系
十年来,以加强立法、政策创制、标准编制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全面提升青海民政事业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制定了《青海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规,青海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得到巩固加强。
从省级层面制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时代民政事业创新发展步伐 着力推进“四个民政”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意见》等若干重大政策,为有力推动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安排。
结合省情、民情、社情,相继出台婚俗改革、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殡葬改革等便民惠民政策,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和城乡统筹、标准统一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研究制定城乡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办法。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困境儿童、留守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相应福利保障措施相继出台。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根据青海省实际,制定《青海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养老、殡葬、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三个专项规划,为今后五年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十年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民政工作与时俱进、革弊鼎新、攻坚克难,激发民政高质量发展活力,想法设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持续推动各项救助工作提标扩围。将青海省五类、六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老年人“无劳动能力”认定年龄放宽到55周岁以上;将“二级视力残疾人”确定为无劳动能力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保障范围;支持年满18周岁但仍在接受大专、本科等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困人员完成学业;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权和5000元以内的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全面提高青海省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
全面推动实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投资6.45亿元为150万老年人提供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投资2131万元在西宁市建设1950张家庭养老床位,为困难家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以农村互助幸福院为依托,建立了“互助+自助”养老模式。
创新公共事务服务机制。建成青海省首个“医工结合”医学治疗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试点平台。实施“肢体残疾患者手术与康复医疗救助”行动计划。建立青海省救助返乡人员信息台账、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
持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保障服务水平。全面建成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和村“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报酬体系并实现动态增长。如期完成346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依法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22家,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454家。全面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第三方承接主体派遣乡镇民政工作人员1417人开展申请救助对象入户调查、信息录入等工作,极大提高了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能力水平。
积极推动智慧民政建设。搭建完成“青海省民政统一公共服务平台”“五级民政综合信息平台”“青海民政项目资金管理信息平台”等信息系统,实现横向与省直相关部门互联,纵向与各级民政部门互通。
下一步,青海各级民政部门将更好地履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光荣使命,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民政战线新的更大贡献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Yvg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