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产业 > 正文
陆良圣洁果蔬:“种养循环”助推蔬菜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时间:2023-03-04 15:10:41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万贵全 梅江文 方贤    

   中国通讯社云南讯(记者 万贵全 通讯员 梅江文 方贤)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凭借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的优势,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科技引领带动、不断探索发展,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蔬菜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已发展成全国高品质蔬菜生产重点县之一、云南省常年蔬菜优势产区。i3Z中国通讯社

 i3Z中国通讯社

微信图片_20230304150603_副本.jpg
 
蔬菜种出“科技范儿”
 
   春风送暖,又到一年春忙时。近日,在陆良县三岔河镇的圣洁果蔬有限公司蔬菜种养循环基地内,15亩高端科技大棚拔地而起,大棚内农业专家正在指导农户将育好的蔬菜苗移栽到土壤中,现场一派繁忙的春景。
 
   “株距40公分,正好是滴管两个滴孔的距离。栽的时候要紧靠滴管,这样才能够容易成活。”陆良县农业局派驻专家郭宏正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蔬菜,排列整齐的水滴管正在为移栽好的蔬菜苗进行滴灌。
 
微信图片_20230304150612_副本.jpg
 
   据介绍,科技大棚内还安装有自动遮阳网、灌溉系统等,相比单体棚骨架结构大棚,可对光照、温度、湿度等进行精准调节,让幼苗在资源消耗大幅降低的同时,成活率实现大幅增长。
 
   “现在种植的是2023年的第一季蔬菜,相较于其他普通蔬菜种植,基地内高端科技大棚可以做到自动控温、控肥、控水、控光。基地内还采用绿色种植模式,以基地内自己生产的有机肥为主,不施化肥,少量使用生物农药,从而达到蔬菜产量和品质双提升。”郭宏介绍说。
 
   据悉,该果蔬企业在三岔河镇种养循环一体化示范基地内,除了15亩的高端科技大棚蔬菜种植外,还种植了其他绿色有机蔬菜200余亩,年复种产量达800余吨、产值400余万元。
 
变废为宝 蔬菜产业实现生态循环
 
   蔬菜能够种出“科技范儿”、产品和质量也得到双提升,效益的提升离不开该基地种养循环一体化模式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304150619_副本.jpg
 
   在该果蔬公司区域性收集种养循环一体化示范田内,正在进行农业污水净化处理。记者现场看到四个农业污水沉淀池的指示标语和四个生物氧化塘格外显眼,整个农业污水净化过程中,污水经排污管道进入过滤池,较大的杂质经初级过滤池阻拦过滤后流入到三个沉淀池,污水中的泥沙等物质将在这三个沉淀池中进行静态沉淀,当污水变清澈后排入到生物氧化塘,通过芦苇、水白菜、美人蕉等植物,吸附污水中的氮、磷等重金属,最终净化为灌溉蔬菜的农业用水。“我们浇灌蔬菜的水,都经过四级沉淀,再到生物氧化池进行氮、磷等重金属吸附,最终达到排灌要求。”该果蔬公司副总经理栾忠生介绍。
 
   除了蔬菜生产所需用水,该基地的有机肥生产也达到自己自足。在加工车间,两台大型机械正不停地把桑树木屑与尾菜叶进行混合搅拌,旁边是一堆混合好正在发酵的有机肥。据了解,桑树木屑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腐烂速度相对较慢,且具有一定的吸收废水的能力,经粉碎后与动物粪便、尾菜叶等进行混合发酵,最终变成可还田的有机肥。这不但能为蔬菜提供营养供给,也能有效提高土壤的通透性、疏松性、吸收肥水等能力,同时对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质黏重、板结的地块也有一定改善。该果蔬公司总经理谢见坤介绍说:“基地生产的有机肥主要由50%的尾菜、30%的桑树秸秆、20%的猪粪、少量的微生物菌种混合而成,堆砌翻刨、自然发酵。温度控制在60~70度,经过28天自然发酵,变成商品有机肥后就可以直接还田。”
 
微信图片_20230304150625_副本.jpg
(尾菜叶、秸秆混合搅拌发酵后成为有机肥)
 
   目前,该果蔬公司在三岔河种养循环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展的绿色循环种植模式,日处理污水达100余吨,日生产有机肥30余吨,做到了农业灌溉与有机肥料自给自足,为全县发展高原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创造了良好开端。
 
   近年来,陆良依托现农业龙头企业和科学技术的带动,不断发展绿色种植技术,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统领,以“一县一业”创建为契机,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陆良县蔬菜产业,从原来的小、弱、散,发展到现在错季上市、全年供应,每年蔬菜复种面积达80万亩以上,年产200余万吨,每年蔬菜产值达100亿元。
 
 
值班总编:郇咏  责任编辑:王富良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