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资讯 > 正文
“西宁这十年”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时间:2022-10-14 20:14:11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10月14日,西宁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西宁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企业专场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召开。发布会上,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孙玉清及园区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开放区、企业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上取得的成效。新闻发布会由西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光明主持。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9149739443518512808&skey=@crypt_bc886f9c_807b34b15a4a391370268fd7bc0bf723&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在青海省委省政府、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新发展理念,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过10年的发展建设,开发区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聚焦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十年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构筑新优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规上工业产值年内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平均增长18.6%;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平均增长16.8%;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6.5亿元,平均增长9%;累计税收超过400亿元,位列青海省第三,纳税过亿元企业达到8户,成为稳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数量规模齐升。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6万余户,十年新增1.4万户,入驻工业企业6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1户、批发业企业29户,产值百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利润总额突破亿元企业达到11户。
主导产业迸发新活力。2021年,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7.9%,占开发区的比重达到28.2%,较2012年提升6个百分点。其中光伏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14%、锂电产业增长66%、有色合金产业增长50%、特色化工产业增长112%、生物医药产业增长7%。
优化产业、挖掘潜力,发展质效不断提高
十年来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发展“四地”、“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光伏、锂电、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光伏制造产业由弱变强,聚集了多晶硅、单晶硅、组件等企业19户,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锂电产业从无到有,正极材料、隔膜、电池等企业达10户,产业初具规模;有色合金和特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加速聚集,企业数量达44户,万吨碳纤维实现“零”突破,新兴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光伏产业形成多晶硅14.5万吨、单晶硅61吉瓦产能,较2012年分别增长28倍、40倍;锂电产业新增正极材料2.3万吨、隔膜1.5亿平方米、六氟磷酸锂3000吨、锂电池33吉瓦时产能;有色金属产业新增铝压延加工129万吨、阴极铜15万吨、镁合金件4000吨等产能。特色化工产业新增碳纤维2.5万吨、无水氟化氢10万吨等产能。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中藏药5000吨、特色生物资源加工300吨产能,特色产业竞争力逐步提升。
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13户企业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两化融合水平走在青海省前列。有色(黑色)金属、化工、藏毯绒纺等重点行业加快改造升级,累计实施技改项目700余项,总投资达400亿元。硅铁矿热炉全密闭余热发电技术全国领先,国内首条5G全自动智能化锌冶炼熔铸生产线建成投产。
广栽梧桐,引得凤凰,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十年来,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创新招商方式,坚持招商引智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以商招商、项目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的特色之路,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经济增长蓄势赋能。
行业头部企业璀璨聚集。主动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了高景太阳能、丽豪半导体、阿特斯、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中复神鹰、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聚焦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锂电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了铝铜锌镁钛等有色合金新材料产业链,盐湖化工、氟化工、天然气化工等特色化工产业链加速形成,生物医药和高原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趋于成熟。
招商项目硕果累累。十年累计引进落地各类项目600余项,总投资达到2500亿元,引进百亿元以上项目5项、50亿元以上项目4项、10亿元以上项目20项,天合光能投资500亿全产业链项目,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动能。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愈发强劲
十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立足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日益丰硕。
创新主体呈现阶梯式增长。十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4户、省级科技型企业161户、“专精特新”企业51户、科技“小巨人”32户,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累计研发投入50亿元。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开发区比重达59%。
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新增藏药新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锂离子正极材料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54个,累计授权专利2800余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微孔铜箔生产技术全球首创,N型IB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国际领先,多晶硅48对棒加压还原炉、12英寸硅片用电子级多晶硅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梓醇片成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降糖中药的国家一类新药。
坚持导向、协同推进,绿色发展底色靓丽
十年来,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全面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紧盯“国之大者”,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绿色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光伏、锂电、化工和有色合金等产业综合能效达到国家基准水平。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建成绿色工厂27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和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成果显著,循环经济产值比重超过60%。
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4个,多晶硅、锂电池、铜箔等多个产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均走在青海省前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环境综合治理提速增效。圆满完成“无废城市”试点任务。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万元工业增加值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9%、11%,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6%、1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危废安全处置率100%,空气质量更加优质。
深化改革,包保服务,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十年来,积极探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职能由“管”向“服”转变,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成色更足,产业链长制、企业包保服务成为开发区走向全国的“金名片”。
企业开办流程便利快捷。“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全面实行,推行“审核合一”制度,优化登记流程,减少登记环节。实现1个工作日完成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到100%,彰显了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开发区速度”。
联点包保服务暖企助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提供金牌“店小二”“一站式”“一对一”包保服务,保障项目建成达产、促进企业稳产增效,彰显了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开发区温度”。
“放管服”改革凸显成效。不合规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行政事项办理更趋优化,全面推行“容缺办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创造了“高景速度”“丽豪奇迹”“晶科标杆”,彰显了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开发区力度”。
紧盯重点、统筹兼顾,产城融合行稳致远
十年来,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期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产业、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功能,园区品质品牌不断提升,产城融合迈出新步伐。
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从业人员达12万人,均成倍增长。吾悦广场、碧桂园等高品质商业综合体中心功能凸显。总部经济、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二三产结构持续优化。
功能配套日趋完善。项目承载能力稳步提升,新建市政道路160公里,日均供水能力达16万吨,日均供电能力1270万千伏安、日均供气能力1910万立方米,铁路年运输能力达5000万吨。企业职工培训覆盖率100%,达25万人次。
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完成5.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康川新城、十里铺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倍以上,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更趋完善,不动产权证办理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下一步,开发区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聚力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贡献开发区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5ks中国通讯社

 5ks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