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9月30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青海这十年”工业和信息化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杨忠介绍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十年来青海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张,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为青海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贡献了工业力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工业持续较快增长,稳定大盘作用凸显
十年来,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423户增加到639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万亿元,上缴税金2147亿元,工业领域稳定就业超过15万人,工业对青海省经济稳大盘、促就业、惠民生的“压舱石”作用全面凸显。
工业投资保持平稳,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十年来,坚持以调结构、促转型为导向,扩规模与优结构并举,累计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5139亿元,年均增长3.3%,其中累计实施工业重大投资项目760个,投资总额3083亿元。尤其加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建设力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5.2%和14%,相继建成万吨级晶硅及硅材料、万吨级高档电解铜箔、万吨级碳酸锂、万吨级碳纤维、万吨级锂电正负极材料、兆瓦级晶硅电池及组件等一批建群强链的重大产业项目。光纤、铜箔、碳酸锂、锂电池、碳纤维等产品从无到有,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锂电储能、光伏制造等产业集群由弱变强,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8%,循环经济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65%,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增长动能加速转换,产业“四地”蓄势起步
十年来,坚持不懈育主体、强链条、建集群、促集聚,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钾肥支撑了全国一半的农耕用肥,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首条全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通道、世界最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构建形成从电子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制造,到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建设和运维的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迈出坚实步伐。同时,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壮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天空之境”等工业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产业“四地”已成为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创新驱动蹄疾步稳,核心动能持续增强
十年来,坚持不懈推动工业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累计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项目896个,累计安排省级财政资金3.98亿元支持456项企业创新攻关项目,先后突破48对棒还原炉研发及规模化应用、锂电池隔离膜用高纯氧化铝材料、电子束冷床熔炼炉国产化试制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各类科技成果超千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2012年的13家增加到2021年的43家,建有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从1.8%提高到了3.11%,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信息基础显著改善,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十年来,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数字产业,累计争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5060万元,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4.43亿元,支持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等416个重点项目建设。三江源大数据基地、高原大数据中心等一批大数据中心项目相继建成,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成投运,西北地区首个根镜像服务器上线运行,新能源大数据平台等智能应用场景加快布局。盐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一批项目入选国家试点示范,青海省36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3257家企业实现业务上云用云。到去年底,青海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5%,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非公经济活力迸发
十年来,持之以恒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准入、加大扶持,累计安排省级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2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2亿元,支持3441家中小企业。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户;累计认定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3家、国家级示范基地3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9家、国家级示范平台13家。截至去年底,青海省非公有制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22万户增加到49.6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621.2亿元增加到1122.9亿元,占GDP比重由32.8%提升至37.4%,纳税占比50%以上,新增就业贡献率达9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已成为青海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十年来,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贯彻“双碳”发展战略,聚焦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一体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得到有效遏制,传统行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累计出清钢铁落后产能98万吨、煤炭324万吨、水泥50万吨、铁合金28万吨、碳化硅25万吨,累计节能170万吨标煤、节水1115万吨,资源综合利用4310万吨。累计安排5.63亿元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515户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电解铝、水泥、有色等重点用能领域能效水平已达到或接近行业标杆水平,青海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十年累计下降超过20%,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稳步推进。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十年来,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政策机遇,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整合资源,创新方式,以“青洽会”、央企助力青海发展活动、民营企业500强峰会等窗口平台扩影响、抓招商,组织省内园区、企业依托国内知名展会强推介、促合作,推动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对外开放提档升级。十年来,“青洽会”累计签约项目3263个,签约金额15380亿元,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298亿元,成功引进亚洲硅业、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复神鹰、天合光能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显著的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青海、投资兴业,并依托招商合作项目,顺利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产业和民生项目,有力促进重点领域发展建设,为青海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下一步,青海省工业战线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强主体、壮链条、聚集群,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活力和产品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为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提供坚强支撑、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