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6月2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青海这十年”果洛州专场新闻发布会。果洛州委副书记、州长叶万彬就果洛州十年来的创新变革与非凡成就作发布。新闻发布会由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赵翃昊主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果洛州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十年,十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果洛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下,推进果洛州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就,正在聚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果洛的宏伟目标迈进。
十年来,强化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
经济总量日益增大。果洛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6.1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1.5亿元,年均增长4.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24.6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0.57亿元,累计完成额538.66亿元,年均增长9.42%。果洛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4218元增加到2021年的23766元,年均增长5.37%。果洛州农牧业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5.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16亿元,年均增长4.38%。
群众收入持续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6435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44元,年均增长10.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6585元增加到2021年的39919元,年均增长9.18%。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3101元增加到2021年的10776元,年均增长13.2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11年的3.1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96亿元,年均增长13.26%。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由2011年的4.0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03亿元,年均增长3.76%;第二产业由2011年的9.3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23亿元,年均下降1.09%;第三产业由201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5.25亿元,年均增长9.8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18.60:48.68:32.72转变为2021的19.47:31.51:49.02。
十年来,坚持生态立州战略,有力推进生态保护治理
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总投资28.58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和二期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工程质量和效益评估连续七年位列青海省第一,累计治理草原退化面积(含黑土滩)3495.64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138.48万亩,果洛州草原植被盖度较2011年底提高了7.6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1%,黄河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果洛州草原、森林、水源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州,累计投资8.55亿元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三江源清洁工程等工作,率先在青海省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大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空气优良率位居全国前列,连续两年在青海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评为优秀。累计投资3.46亿元,实施人工造林9.495万亩、封山育林187万亩、森林抚育13.2万亩、义务植树6.8万株、城镇绿化0.5万亩,国土绿化取得历史性突破。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健全。果洛州91.39%的天然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累计发放生态补奖资金42.88亿元,152060名农牧民群众受益,在青海省率先探索推行林草长制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果洛州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达到10717人,人均年工资收入达2.16万余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目标,果洛生态文明建设揭开新篇章。
十年来,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主抓手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8.66亿元,其中投资157.05亿元,着力实施城乡道路、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8个建制镇总规、182个村庄规划编制,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功能和品位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以“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为目标,投资13.7亿元建设7个高原美丽城镇、99个高原美丽乡村,农牧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交通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玛沁机场如期建成通航,陆续开通西宁、拉萨、成都、西安、上海航线,“果洛不再遥远”,花久、共玉高速和大班、达玉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果洛不通高速的历史,实现了所有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的目标。果洛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3万公里,客运通乡、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95%,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能源信息建设飞跃发展。投资25.5亿元全面建成果洛大电网联网工程,投资40.6亿元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延伸工程,果洛州动力电通乡率和通村率分别达到100%、87.77%,实现了国家大电网覆盖果洛州的历史性突破,总投资227亿元的玛尔挡水电站加速推进,果洛州三分之一的县城和半数以上乡镇实施清洁供暖项目,玛多成为全国首个高寒高海拔清洁供暖示范县,4G网络实现全覆盖,5G网络实现县级以上重点场景全覆盖。
高质高效推进对口支援。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在产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交流交往交融、文化教育支援五个领域实施国家部委、央企和上海援建项目883个,投资30.92亿元,先后派出四批98名援青干部人才,在经济协作、项目建设、人才培训、两地交流、脱贫攻坚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果洛州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牧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十年来,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当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累计整合资金6.25亿元,实施高原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六项工程”,打造“岗龙做法”“直却模式”典型经验,建成生态农牧业产业基地213个,实现乡村全覆盖,34个合作社列入省级试点社,果洛州农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8%,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32%。“久治牦牛”“甘德牦牛”“玛多藏羊”“果洛大黄”“果洛蕨麻”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畜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特色产业经济蓬勃兴起。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和“果”字品牌,果洛州三江源有机产业园区和各县产业园区全面建成投运,入驻企业468家,完成投资5.9亿元,矿泉水、藏雪茶、农畜产品、中藏药材、黑青稞酒、民族服装和手工艺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打造了一批有前景、叫得响的果洛特色品牌。
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塑造。强化旅游品牌打造,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累计投入7.76亿元,实施旅游专线公路和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玛域格萨尔文化旅游节和各县特色文化旅游节庆等活动有声有色,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8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9亿元,“雪域净土、秘境果洛,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十年来,坚持用“小财政”办“大民生”
教育事业加速发展。实施教育“八大工程”,累计投入34亿元新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135所,果洛州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投资1.7亿元整体新建州职业技术学校,投资1.5亿元的果洛中学建成使用,为州内牧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平台。在青海省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累计落实学生资助资金13亿元,各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师资数量较2011年底增长了110%,构建了较完备的教育考核评估体系。
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实施医疗卫生“五大工程”,累计投资9.39亿元,基本完成了州县公立医院硬件达标任务。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速实施,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总量较2011年末增加了8%。在青海省率先建成藏医药服务联盟,覆盖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远程诊疗和影像服务范围持续扩大。
文体事业蒸蒸日上。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累计投资5.39亿元大幅改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条件,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70%以上。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实施非遗文化代表性项目120个,明确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个,组建各类艺术团体76个。
十年来,坚持补短板兜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7万人,占果洛州农牧民总人口的64.9%,贫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1620元增长到2021年的9700元,年均增长49.8%。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9.63%降至2020年底的零,果洛州6个贫困县摘帽、74个贫困村出列,12935户4858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贫困人口全面“清零”,消除了绝对贫困。
就业创业取得实效。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389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62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8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66万人次,果洛州应往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6%。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7.08亿元,509309人(次)城乡困难群众受益,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参保率和待遇大幅提高,社会福利机构日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果洛州基本实现以城乡低保为主体、急难社会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
住房饮水持续改善。累计投资66.57亿元,建成牧民定居住房4.67万套、易地扶贫搬迁住房855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23238套、棚户区8298套、老旧小区2156套,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1982套,实现了“有房住”向“住好房”的历史转变。累计投资5.74亿元,实施农牧区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工程,13万农牧民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十年改革发展,果洛州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把握机遇、找准定位、乘势而上,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聚焦“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目标任务和“八个坚定不移”工作路径,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新高地的果洛篇章。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t88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