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青海这十年”体育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时间:2022-10-11 18:04:42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10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青海这十年”体育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尕藏才让介绍青海省体育局十年来青海体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并就社会关切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3824393559258055400&skey=@crypt_bc886f9c_1a0b3d16f683a035fe0be16eef3a6b06&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体育坚决贯彻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立足体育“四个重要”功能定位,感恩奋进,勇毅前行,推动高原体育强省建设在奋进中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秉持人民至上,全民健身交出新答卷
十年来,青海省体育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认真组织实施两个周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深化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群众体育“六边工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体育正成为青海省各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公共服务普惠全民。一大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青海省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较十年前增长73.6个百分点。青海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4平方米,比全国水平高出0.23平方米,较十年前增长62.96%。免费低收费公共体育场馆增加至62个,受益人群覆盖面增长76%;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达82%,西宁市建成10分钟健身圈。全面推行基层群众体育组织4+X模式,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1.71个,每千人拥有社会指导员2.9人,青海省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7427名,较十年前增长765%,广大群众就近锻炼、家门口健身、科学健身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群众赛事引领时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大会、“我要上全运”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赛事活动,引进CBA季前赛、全国三人篮球俱乐部精英赛、六国男篮争霸赛等高水平赛事,年均举办较大规模群众性赛事活动550项次,青海成为全国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最活跃的省区之一。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成功举办青海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第四届全民健身大会,打造“云端”体育赛事活动,成立全民健身专家库,举办“百姓健身大讲堂”,运动是良医的理念深入人心,体育生活化已成为新的时尚。积极推动创建全国运动模范市县,推荐海东市互助县为全国首批运动模范县。认真落实残疾人、老年人、农牧民等相关人群体育政策,各类重点人群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青海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5.8%,较十年前增长9.8个百分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合格率达90.2%,较十年前增长6.75个百分点。青海省共有62个集体和60名个人荣获2013至2016年度、2017至2020年度全国体育“双先”表彰。
青少年体育强基固本。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召开青海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联合青海省教育厅印发实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联合青海省教育、财政、人社部门印发《青海省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实施办法》,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以“十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命名10所中小学为省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深入开展射箭、冰壶等项目进校园活动,组建省足球、篮球青训中心和市州分中心,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完善青少年篮球、足球等赛事体系,广泛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青少年赛事活动,年均带动青海省20余万人(次)青少年参与,让奋进拼搏、团结向上的体育文化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养分。
民族体育传承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打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成功举办青海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为青海历史上规格最高、项目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赛会。广泛举办民族体育赛事活动,培育打造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西北五省少数民族传统赛马邀请赛等民族品牌赛事,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有力助推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赛马、射箭、轮子秋、藏棋等8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评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贯彻新发展理念,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
十年来,青海省体育战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优势项目扩大优势、潜优势项目振兴发展、冬季项目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逐步健全科学训练、人才培养、现代化竞赛体系,走出了符合青海实际、彰显青海优势的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之路,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为省添彩,对振奋青海省人民精气神、树立青海形象、促进对外交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以备战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成立青海省冬季项目和户外运动管理中心,组建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冰壶三支冬季项目运动队伍,实现了青海竞技体育冬季项目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青海冰壶男队斩获2021中国国际冰壶精英赛·中国公开赛亚军,取得青海省冰上项目历史最好成绩。深化与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援青省市战略合作交流,落实教练员培养计划,建立运动员动态选拔淘汰机制,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竞技体育人才数量持续增长,质量显著提升。积极推进重点队组、重点运动员的保障团队建设,依托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着力推进国家高原训练集群建设。深入开展“大心脏计划”,启动“选星计划”,向国家训练营共筛选推荐117人。截至2021年,青海共有现役运动员447人,教练员70人,裁判员3394人,优秀运动员入选国家队65人次。在北京冬奥会上,青海有5名裁判和1名制冰师参与服务保障工作。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奥运争光和全运争金“双争”计划,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年来,青海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比赛中共获得冠军168个、亚军173个、季军214个。青海省运动员切阳什姐递补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成为第一个在奥运会赛场夺得金牌的中国藏族运动员,实现青海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2021/2022赛季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上勇夺3金,在2022年美国尤金田径世锦赛上斩获两枚铜牌,成为田径竞走项目最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运动员之一。曹茉婕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田径女子10000米冠军。纪晓晶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女子25米手枪冠军,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获得10米气手枪男女混合团体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2018年世界射击锦标赛上获得女子10米气手枪团体冠军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仁青东知布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男子马拉松项目冠军。青海体育健儿在“十二运”“十三运”“十四运”中共获得5金7银7铜的不俗成绩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在2022全国竞走冠军赛上包揽4金。
发挥优势特色,体育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十年来,青海省体育战线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主动服务和融入青海省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发展大局,具有青海优势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青海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0.27%,成为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发展路径彰显特色。积极推进青藏高原生态绿色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龙羊峡、坎布拉等体育小镇,推进北川万达等体育综合体建设,海东东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区、环湖体育健身休闲区、三江源生态体育旅游区、西宁体育场馆服务产业区功能逐步显现,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共有各类体育单位1529家,拥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四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1家,累计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80项。
品牌赛事深化交流。以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为目标,推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品牌赛事创新发展,连续21年成功举办环湖赛并晋级世界职业系列赛,带动每年来青海湖骑行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环湖赛已成长为国内公路自行车赛中首屈一指的标杆赛事。于2016年创办中国·青海国际冰壶精英赛,历经五届,已被列入国际A类顶级赛事,成为世界冰壶联合会(WCF)积分赛事。以环湖赛为龙头,以国际冰壶精英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高原黄河铁人三项赛、国际射箭精英赛、岗什卡高海拔滑雪登山大师赛等为重点的10余项国际品牌赛事,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地区的形象和影响,成为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冰雪产业方兴未艾。广泛开展冬春季群众冰雪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首届青海省冰雪运动会,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青海省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110万人次,带动冬季旅游、冰雪旅游持续升温,“冷资源”正在变成“热产业”。据统计,仅北京冬奥会期间,青海省13个较大规模冰雪场馆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680余万元。西宁市荣获全国冰球比赛优秀赛区奖,西宁冰之翼花滑队、雪豹冰球队在全国比赛中屡获佳绩。
深化改革创新,体育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
十年来,青海省体育战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积极适应新时代体育发展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体育治理效能不断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和改革提升年活动,出台20余项促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出台实施《青海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青海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出台实施《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青海省优秀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奖励实施细则》《青海省优秀运动员聘用管理办法》《青海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办法》等政策文件,落实试训运动员员额,推动运动队年伙食翻倍提标,实施新周期竞技体育2425发展规划,深化项目布局调整,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制约青海省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难题。新的政策实施以来,青海省财政及时足额兑现优秀运动员及其教练员运动成绩奖金累计1205万元,考核安置退役运动员37人,一次性组织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10人,聘用优秀运动员41人,竞技体育发展活力不断强劲。体育协会实现脱钩改革,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事通办”,体育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进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创新,十年来累计销售体育彩票80亿元,归集彩票公益金20亿元,用于支持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等方面,体育彩票市场份额从30%提高至43%。
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体育法治、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对外交往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青海省全民健身条例》已经青海省政府常务会、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迈出了立法实施的一大步。体育安全管理和反兴奋剂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经受住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安全成功举办环湖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考验,保持体育领域安全稳定的良好形势。实施共建“一带一路”体育发展行动计划,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已成为国际性体育科技交流平台,为服务青海省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青海省体育将推动青海体育实现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贡献体育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wuY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