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联播 > 正文
【四川】网络销售的“试验田”带动乡亲走上致富路
时间:2022-10-21 19:10:51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唐梅英    

    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唐梅英 通讯员朱锐汐)“95后”的曾曾学习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便选择回村,走上了乡村创业路。创业初期,曾曾主要对自家110亩猕猴桃进行网络销售。随着业务量的扩大及微商等新的网络销售形式的崛起,曾曾在“一件代发”业务上看到了商机,利用自身电子商务知识和经验,开始扩大业务规模,从周边农户收购猕猴桃、柑橘等,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曾曾说,2021年,公司总销售额在六千万元左右,其中以猕猴桃和柑橘为主,每天的订单从最初的几十单到现在的上万单,发往的城市从成都周边扩展到全国各地。由于业务的需要,公司招聘了大量当地村民做采摘、分拣加工等工作,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还让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今天务必要把这五千单全部发完,不能推迟……”成都曾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曾再三向负责发货的员工叮嘱着。眼下,正值猕猴桃销售旺季,在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一处集办公、居住、仓储和分拣加工为一体的厂房里,几十名村民正在进行猕猴桃的分类、称重、打包、搬运。曾曾一边帮忙搭把手,另一边发来订单的手机也响个不停,这里是她在成都的创业“根据地”。f6P中国通讯社

微信图片_20221021182016.jpgf6P中国通讯社

 “当时读书学习了很多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想着要学有所用,帮助家里人赚钱。”曾曾说,以前村里是将水果直接销给水果商,辛苦大半年后收入却少之又少,如果去掉中间商的差价,大家就能获得价格的优势。曾曾是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初中毕业后她读上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2014年毕业后,她选择了回到家乡创业。f6P中国通讯社

 f6P中国通讯社

微信图片_20221021182032.jpgf6P中国通讯社

 
    创业初期,自家的110亩猕猴桃成为了曾曾网络销售的“试验田”。2015年,她开始在微信上找朋友代销售自家猕猴桃,“我给他们提供一个拿货价,最后卖多少价格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刚开始平均每天只有几单,做了一段时间后,业务量才逐渐增加,每天有了几十单。随着微商等新的网络销售形式的崛起,曾曾在“一件代发”业务上看到了商机,注册了某全国网络批发平台,更多的人找到她拿货,她也不断从周边农户收购猕猴桃、柑橘等。然而,忙了一年下来,她并没有真正赚到什么钱,还把投入的本钱亏了。“业务量虽然上去了,但收购、储存、发货等成本高,许多赊账款也没有收到。”
 
    2016年,她和朋友合伙,扩大了业务规模,不料当年行情不好,又亏了。在连续交了两年“学费”后,吸取了经验,曾曾最后不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公司开始初具规模,逐步走上了正轨。2018年,不再局限于微商的曾曾,接连在多家网络销售平台开店,销售也由川内面向了全国各地。曾曾回忆道,创业初期,自己在电脑前运营网店,往往一干就是一夜。有一次“双十一”,因为订单量大,全部得手工写单,还贴错了很多货,导致了多发和少发。
 
    10月13日下午,小布来到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在高铁站旁一处集办公、居住、仓储和分拣加工为一体的厂房里,几十名村民正在进行猕猴桃的分类、称重、打包、搬运,这里便是曾曾在成都的创业“根据地”。厂房门口停了几辆货车,曾曾表示这些都是负责到附近收货的车,果子采摘后直接送到厂房里贮存,“猕猴桃采摘回来后我们会放在冻库中保鲜,在1~3℃的温度下保存,发货时再进行分拣包装。”厂房面积约五千平米,除了现场分拣加工外,还修建了14个冻库,每个冻库可贮存10万斤左右的鲜果,现在已经基本装满了。
 
    每年7月底至次年3月是猕猴桃的销售旺季,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在办公室里,两台打单机不断地滚出新的订单,随后负责发货的员工则会根据订单中果子的大小分类整理、贴单。在加工区域,员工先将采摘后的猕猴桃进行拆袋,把不合格的果子筛选出来,接着根据果子的重量大小分类,最后,员工进行打包、装盒,等待发货。“今天务必要把这五千单全部发完,不能推迟……”曾曾一边帮忙搭把手,另一边手机也响个不停,由于业务繁忙,每天至少要接上百个电话。自从2018年这座厂房修建好以来,曾曾一年365天除了春节,其余时间都在厂里忙碌着,甚至直接住在了办公室楼上,把厂当成了家。每天早上7点,曾曾会根据订单内容安排当天员工的工作,接待外地客户、对接业务、检查货品,一直要等到晚上10点过所有货装车完毕发走了才会休息。她记得有一天忙到凌晨三四点才休息,早上7点又接着干活,实在太困中午把手机调成静音睡了一个小时,没想到醒来时,手机显示有30多个未接电话。
 
    什么这么拼?她回答道:“年轻的时候不拼搏,还要等什么时候呢?”据曾曾介绍,这个厂主要以销售蒲江本地特产水果猕猴桃和柑橘为主,现在是猕猴桃销售旺季,当天的单量达到了8千多件。而公司在淡季的时候,会代销售其他品种的水果,目前每天网上的总订单达一万多件,2021年的总销售额在六千万元左右。另外,还新增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销售渠道。在水果分装区域,员工刘素琴正在娴熟地用胶带包装即将发往外地的猕猴桃。今年50岁的刘素琴家里种植了700棵柑橘树,除了农忙,其余时间都在曾曾这里上班。她每天从家里骑电瓶车来干活,从上午8点左右忙到傍晚6点左右,分拣、拆袋、包装等工作轮流做。“工资按计件量来结算,干得多就挣得多,平均下来每个月工资能有四五千。”刘素琴说,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三、四年了,除了上班,有时候家里种植的柑橘卖不出去,曾曾还会帮忙收购进行销售,对此她非常感谢。在她看来,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附近就能挣钱,收入还不错,幸福感满满。
 
    曾曾表示,铁牛村这个厂房目前有40余名固定员工,旺季还会招聘大量临时工,而他们的收益还相当可观,工资按计件量来结算,干得多一天可收入三四百元,每月可收入六千多元。曾曾告诉小布,从创业初期每天订单几十单到现在的上万单,发往的城市从成都周边到全国各地。不仅带动了自己和村民就业与收入的提高,也吸引了周围的村落前来“取经”。现在,只要村里谁家有水果需要销售,她都会第一时间帮忙。事业做起来了,也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
 
    据蒲江县西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杰介绍,曾曾所在的西来镇铁牛村被评为了2021年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她的公司集仓储、分拣加工、电商销售为一体,鲜果销售量大,规模在镇上数一数二。10年前,镇上的鲜果销售基本以传统线下销售为主,加上当时保存技术和运输条件等不便,产品销售价格并不好,村民收益也不高。在她看来,作为一名“95后”党员,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村民们,回乡后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再运用起来,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的事情。
 
微信图片_20221021182038.jpg
 
    如今,随着乡村巨变,农村不仅开始吸引着像曾曾这样的年轻人回村创业,许多种植户也搭建了电商平台,打开了销售渠道,线上销售占比已达到了四成左右。同时,大量大型冻库的建成及物流公司的入驻,不仅能贮存大量鲜果,还能及时将产品发出,“实现产品全国卖,错峰销售,保证市场上一年四季有鲜果。”邓杰说。
 
    曾曾注意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重要举措,为继续做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青年,这些年,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她带来的变化。通过销售猕猴桃、柑橘等蒲江特色水果,她从个体微商做起,现在办起了村里数一数二的电商企业,年销售额几千万。厂房前的泥巴地变成了平整的水泥地,十几个大型冻库的建成为水果贮藏提供了有利条件,便捷的物流配送让水果从成都走向了全国各地。
 
值班总编 陌封  责任编辑 子于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