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联播 > 正文
【四川】“壤塘文化旅游成都行”开展,千年文化引人入胜
时间:2022-08-16 20:06:07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孙尚举 杜泉江    
    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孙尚举 通讯员 杜泉江)“壤塘文化旅游成都行”14日在成都文轩美术馆正式开展。作为2022年“壤巴拉文旅活动”的子活动之一,这场内容丰富的展览是探索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非遗文化的一扇窗口。
 
微信图片_20220815221508.png
 
     现场,唐卡、石刻、木雕、藏香、藏毯、藏式陶艺、藏式面具等精美展品以及国家级非遗梵音古乐,以“无声”或“有声”的形式,生动诠释流传千年、历久弥新的壤巴拉文化。
 
    走进文轩美术馆,清雅醇和、沁人心脾的藏香气味扑面而来。藏香是藏族民间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其独特的香气具有提神通脉、调理身心的功效。壤巴拉藏香制作历史可追溯到2000余年前,目前壤塘县保留整的藏香传承体系,形成独特的藏香品类。
 
    在一楼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擦擦”。据非遗传承人、阿坝州工艺美术师求真介绍,“擦擦”是一种用泥土或名贵药材制作而成的小型佛像,兼宗教、艺术、文物和收藏价值于一身。陈列柜里的“擦擦”大多为半个手掌大小,显示出“擦擦”的艺术价值:在方寸之内充分运用雕塑语言呈现独特的审美。“‘擦擦’是重相设计的藏传佛教艺术留给世间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精品。”求真表示。
 
    丰富多样的石刻技艺也是壤塘县非遗的亮点。壤巴拉石刻色彩鲜艳、线条自然,看到这些精美的石刻作品,“叮当叮当”的“金石交响曲”仿佛在耳边响起。现场,一张“世界现存最完整的石刻大藏经世界纪录现场认证”也是展品之一。2021年,位于壤塘县茸木达乡的棒托石刻公园,收藏约50万片石刻大藏经通过世界纪录认证,并被授予WRCA世界纪录认证证书,被确认为世界现存最大规模的石刻大藏经。
 
微信图片_20220815221528.png
 
     此外,一批视觉上更加“立体”的石刻作品也十分抢眼:有手掌大小的十二生肖,也有寓意健康长寿的寿星与仙鹤;神龙与凤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黄财神怒目圆睁、庄严肃穆。这些作品出自非遗传承人拉花之手,他的石刻作品讲求立体与层次,图案似乎“脱离”石板呈现在人们眼前。
 
微信图片_20220815221539.png
 
    “正是利用镂空技术,石板上的图案能‘立’起来。”拉花说。据了解,藏族石刻形式以浮雕为主。过去在壤塘,大部分石刻采用浅浮雕形式,而图案花纹明显凸出底面的高浮雕形式则相对较少。近10年,经过不断的钻研与打磨,拉花的石刻作品在高浮雕形式基础上更进一步,层次分明、线条细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微信图片_20220815221549.png
 
    展厅二层是壤塘县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展示。通过图片与文字描述,壤塘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图景徐徐展开。据了解,2021年壤塘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4亿元,是2016年的1.8倍。近5年,壤塘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7.3亿元,实践创新“文化扶贫”“生态扶贫”“家居改善”等精准扶贫模式,累计完成39个贫困村退出,2133户10534人减贫任务。聚焦乡村“五大振兴”,建设中壤塘镇等乡村振兴试点村镇,持续改善家居环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
 
    在展厅三层,唐卡撑起了非遗陈列的“半边天”。在展览现场,既能看到数百年前、用卷轴装裱的唐卡作品,也能欣赏到当代艺术家绘制的唐卡,其中就包括一幅长约5米、宽约1米的巨幅唐卡作品。透过唐卡,仿佛能看到唐卡画师手执画笔,蘸着黄金和白金制成的颜料,沿着唐卡上先前勾勒好的轮廓轻巧地舞动。以壤巴拉唐卡传习所为主线的中日联合制作纪录片《唐卡画师之乡》,更是被中宣部和广电总局评为2021年优秀对外传播纪录片。
 
微信图片_20220815221605.png
 
    “盛世一笔,万象辉煌”,是对唐卡艺术最好的概括。作为藏族独特的绘画形式,唐卡拥有上千年历史,题材内容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被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我们还将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绘制唐卡,为更多观众‘揭秘’唐卡的制作过程。”壤巴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海文介绍说。
 
    罗海文透露,举办此次展览的目的是让源远流长的壤巴拉文化为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我们专程从壤塘运来大批唐卡、石刻等展品,并精心安排非遗技艺表演,组织30余名非遗传承人与观众现场面对面交流。观众也可以亲身体验雕版印刷、石刻绘制、民族服饰等非遗项目。”罗海文表示。
 
    近年来,壤塘县大力实施“文化优先”发展战略,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进行扶持,已建成46个非遗传习所,涵盖藏香、藏茶、藏药、唐卡、石刻、陶艺、觉囊梵音、传统服饰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大批民间技艺传承人重拾技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参与和投入,许多逐渐被遗忘的民间艺术,重新回到农牧民群众身边,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20815221612.png
 
    “壤塘非遗多次走出四川,在上海、温州等城市先后进行展览,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在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面前,不少艺术家和普通观众流连忘返。”壤塘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壤巴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泽让恩波表示,今年的成都展,内容丰富度与艺术性较以往展览有了进一步提高,能更加全面地展示壤巴拉文化。
 
微信图片_20220815221624.png
 

    在泽让恩波看来,非遗保护与传承为壤塘发展带来的效果是综合的,例如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促旅游、以文化促就业等,“非遗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有2000万元左右,这对偏远山区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非遗还带动了全县3000余人就业,并让许多年轻人通过非遗找到人生目标,和施展才艺的渠道。此外,非遗也大大促进了壤塘文旅产业发展。” Q2J中国通讯社

 Q2J中国通讯社

微信图片_20220815221634.pngQ2J中国通讯社

 Q2J中国通讯社

值班总编 郇咏 责任编辑 子于Q2J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