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曾田 通讯员彭军摄影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当年于蜀地之难发出的感叹,萦绕千年。4c4中国通讯社
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的物探人
在诗仙故里,川西盆地江油西北龙门断褶带,群山苍莽,异峰突起,剧烈起伏的地势。在大地之上,忽而拔起冲天的陡崖,忽而切割出幽暗的深谷,群山峡谷中,野林密布,人迹罕至。去年刚完成川东石柱高陡项目的东方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物探210队,肩负起了同为西南油气田300亿增储上产技术攻关课题项目,也为进一步落实该区域构造细节的枫顺场线束三维项目,在这鸟兽出没之地,发起了向无人区的冲锋。
勇者无畏,突进“三无”禁区
“注意,前方有兽夹,大家当心脚下。”3月27日,在工区西北段黑熊岭鹰嘴崖海拔1700米处,物探210队地形踏勘党员突击队队员,在当地老乡的向导下,艰难攀行穿梭在纵贯数公里,山林遮天蔽日的的无人区内。寻找多年前为采矿,伐木而开辟,后已弃用的土坯路,希望通过恢复部分路段,缩短无人区内供应补给的距离。陡峭的山崖,不时滑落的破裂岩石,早被猎户遗忘的兽夹陷阱,让无人区内的每一步都惊心动魄。
在深山中,寻找最有利的路径
“工区内,无人区直线距离达8公里,无道路,无人烟,无通讯信号,时常有狗熊,野猪等猛兽出没,一直以来被视作难以攻破的勘探禁区”,该队支部书记彭军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和挑战。
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道路,通过艰苦的现场踏勘,技术组找到5条路基存留,长余30公里的土坯路进行修复,将无人区直线距离缩短到3公里,让无人区内的持续作业成为可能。
寻找最佳作业点
无人区就没有可依托的后勤保障,项目根据覆盖面积和地形条件,在无人区内设立5个后勤保障点,把后勤支撑延伸到无人区作业人员最大连续机动范围内,为无人区持续作业提供了强力保障。
无通讯信号,项目为一线配发北斗盒子和大功率对讲机,利用先进的北斗卫星通讯技术和电台,解决了无人区人员定位、紧急呼救、作业通讯等问题,打通整个作业体系的通讯链,让信息化作业在高陡无人区落地。
勇者有谋,无人区内闪击战
8公里无人区内,最大海拔高差1710米,陡崖123处,近乎垂直的崖体最大高差达500米以上,裸露的岩体上,骡马都难以立足;蔽日的山林内,鸟兽也难以疾驰。这样的条件下,每往上攀爬一步,都弥足珍贵,必须把队员们向前跨出的每一步都转化为最大限度的生产力。
检查井深质量.
为保证钻井的一次成功率,减少洗井补钻的高昂时间成本,项目采用PVC导管和307固井剂,宁愿在每一口井的保井加固上多下工夫,每天少钻一口井,也不要因为贪快图省而减省每口井的固井质量措施,正是这样严格的质量控制,项目刷新了该地区钻井一次成功率的历史纪录,提前于计划完成了钻井任务。
排列战线上,全部采用新型节点仪,减少单兵负重,将单兵日效率提高一倍以上,而且在日间通行极度困难,夜间通行几无可能的无人区内,规避了有线检波器不可避免的查排列修排列的技术瓶颈,让有线检波器技术方案下几乎没有可能实施的无人区采集,通过新型节点仪的应用成为可能。
召开班前会,作好安全提示,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而在测量工序,一改常规的先测激发点后测检波点的方案,将激发点位和检测点位同步推进,变顺线为划片,一次完成所穿越线路沿途的所有测量工作,不走回头路,最大限度利用了每一步前进在无人区取得的时间窗口,让测量走在了施工计划表的前面。
勇者志坚,无人峰上旗飘扬
“天快黑了,就在这里扎营吧。”4月6日傍晚,工区西北段无人区内,远山在夕阳的余辉里勾勒出金色的轮廓,测量5组的队员们找到一块略可纳脚的平处,卸下随身帐篷,开始安营扎寨。
6月下旬工区将进入雨季,无人区内极易诱发山洪和泥石流。为赶在雨季前完成采集工作,测量专业人员自带帐篷,和自热米饭,压缩饼干等3到4日的生活补给。人均负重达30公斤,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不走回头路,不爬二次山,以坚定的意志克服了野外艰苦条件的挑战,最大限度挖掘了雨季前作业窗口期的潜力。
对车辆进行日常检查,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无人区连续数日野外宿营的条件是艰苦的,而在海拔2200米测量基准站上,参战职工更是以钢铁般的意志,在岗位上坚守一月有余,为奋战在无人区的队伍点亮了信号,也是信念的灯塔。
从4月6日到5月10,在2200米的峰顶上,尽管烈日炙烤,风雪侵袭,值守的员工都不曾离开自己的岗位,保障着基站的充电维护,确保测量参照点的位置准确,队里多次建议换班值守,但该员工考虑到熟悉山里情况需要时间,担心换班影响基站工作连续性,主动要求坚持值守,用责任和信念为守护了测量战线上的灯塔。
在无人区,随时保持联系,确保人员安全
在枫顺场险峻的陡崖峭壁上,山地铁军正以勇者的担当和气概,突破无人区的重重封锁,为攻克高难地区采集技术难关谱写新的篇章…..
4c4中国通讯社
值班总编:郇咏 责任编辑: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