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曾田 通讯员:刘可晴 何帅兵)vRf中国通讯社
“提前15天,高效完成四川盆地历年来最难的枫顺场山地三维施测任务;”
“提前9天,完成2020年度国内陆上最大的金堂-三台三维施测任务;”
“累计施测574678个物理点,保障塔里木油田迄今最大的富源Ⅲ区三维项目圆满竣工;”
“截至目前,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过半、产值过半,QHSE目标指标全面受控,主要经营指标‘飘红’。”
5月28日,中国石油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首秀”的一份提质增效答卷,让大家对这家在年初改革中新成立的单位刮目相看。
vRf中国通讯社
改革创新“生动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率先“过河”
持续专业化改革,是东方物探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头戏,也是西南物探分公司的十年大计。
今年3月,测量工程中心在本轮“大专业化”改革中应运而生。全面落实东方物探改革顶层设计和《西南物探分公司进一步深化专业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勇当改革创新的“急先锋”,成为中心的首要。
4月1日前,中心本部“四室两组”和四支测量专业工程队的237名员工悉数到位;4月9日,成功召开中心一届一次职代会、工作会。不到一个月时间,实现组织机构调整到位、资产到位、制度到位等“六个到位”。4月17日,西南物探分公司华阳片区专业化改革首次调研,充分肯定该中心“在短时间内做到了工作到位、有序运行。”
面对“大专业化”这一新生事物,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们解放思想、精心组织,稳妥操作、积极推进,一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实施中,创新“专业、高效、精益、灵活”的测量施工模式,推进数字化测量队建设,全方位提升工程作业整体能力。进一步厘清管理界面,创新运行方式,科学设定业务流程,将工序、工作职责明确细化到具体岗位,做到“五个统一”。
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生产管理, “让更专业的人做成专业的事。”通过整合盘活四支工程队的内部资源,中心拥有了一支“高精尖”测量人才队伍,包括硕士研究生3人、国家注册测绘师3人和集团公司、公司技能专家和首席技师5人,“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拥有华测、徕卡等国际先进的工程测绘专业设备400余台套;启动搭建“云测量”平台,配套形成了以遥感信息辅助物理点优化部署技术和自主开发测绘仪器放样技术为代表的山地测量测绘特色技术系列。并以测量仪器操作手和山地“飞虎队”登山员为重点,整合优质季节工资源,率先建成了“骨干季节工资源信息库”和“黑名单”,两批次入库人员185人。
围绕物探测量工程所需,中心打破队伍界限,根据承接工程的工作量大小、紧急程度和施工时间节点等,统筹调配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可同时组织测量作业班30个、流动站小组270个。
“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骨干队伍得以稳固,”据第一测量工程队队长刘文荣讲,较长时间来,社会用工紧缺,川内川外同工序同工种争夺季节工资源十分激烈,“民工荒”时有发生、“民工头”借机抬价。每年的队伍组织曾是基层管理者的一桩心头事,如今统一组建有“人力资源库”,逐步掌握了“用工定价权”,刘文荣不禁拍手叫好“巴适!”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各类生产资源相互流动、效益使用,实现了资源集约化、“管理专业化”和运作“一体化”,促进了工程施工规模化、峰值作业常态化和边际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在重点工程运行中,呈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枫顺场项目被称为“川渝最难”,也是测量工程中心“大专业化”创新管理模式运行的一块“试金石”。从工程设计开始,中心联合相关方技术专家开展攻关,应用无人机高清遥感影像进行激发点逐点优化设计;中心生产技术室职能前移,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支撑和预警报告;集合川渝地区三支工程队的优秀技术、技能和操作手骨干197人,配置优势资源,一次性投入先进测量设备60台套,组织流动站48个。并由中心领导挂帅出任工程指挥,现场施行“一盘棋”运作,兵团化作业。
开工之日便是高效生产之时,枫顺场测量作业从4月6日开工,截止5月10日结束,历时35天、提前15天完工,作业日效同比提高30%以上,生产成本控制和经营收效明显。
改革创新激活了内生动力,显著提升了测量作业的组织运行效率和队伍快速反应能力。截至目前,中心上半年承担的13个物探测量工程,已完工11个,累计完成施测激发点443272个、接收点1218554个,分别占到总工作量的100%和98%,同比去年增加24%。
每一次改革总会释放红利,测量工程中心依靠东方物探和西南物探分公司强大的实力支撑,甫一成立,即被冠以“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物探测量工程施工作业队伍”的头衔。而随着“大专业化”改革落地落实,该中心进一步坐实了“国内最强”的名片,并把这一“先天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占据了新发展的高起点。
值班总编:郇咏 责任编辑: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