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关注 > 正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
时间:2024-07-26 23:49:42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7月26日,记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获悉,8月7日至8日,海西州将在德令哈市举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海西州70周年发布会.jpg
会上,中共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乔亚群全面回顾了海西州70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深刻变化,海西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高永红和海西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索昂旺毛分别详细介绍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相关情况和7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情况。
乔亚群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历届海西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儿女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走过了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实现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荒凉走向美丽的伟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为青海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海西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全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经济总量快速提升、民生事业节节攀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走出了一条具有海西特色的民族地区发展新路子,全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B5q中国通讯社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海西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工作体系,生态管护员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由2012年的3.5%、40.63%提高到2023年的4.1%、45.38%,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变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8.5%,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类,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8%以上。我们坚决整治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并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扎实推进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突出问题、工业企业废水晾晒蒸发排放场问题整改,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

B5q中国通讯社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海西州始终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自身优势特色,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推动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2012年到2023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376.32亿元上升到828.19亿元,年均增长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1.92亿元、545.65亿元、230.6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8%、5.4%、6.5%,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人均GDP由7.7万元增长到17.6万元,始终保持在青海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1.83亿元增长到95.14亿元,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4.91亿元增长到129.72亿元,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B5q中国通讯社

产业转型提档升级
海西州坚持把建设产业“四地”作为推动海西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路径,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全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盐湖产业稳步发展,坚持资源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纯碱、镁系化合物、锂盐生产基地,钾肥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7%以上、碳酸锂约占21%以上、纯碱约占14%以上,镁系产品独占全国高端市场,盐湖产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转变。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壮大,坚持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接续推动国家三批大基地项目,一批750千伏、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已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州新能源装机1908万千瓦、占青海省的48.8%;清洁能源占上网电量的100%。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主动融入青海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A级景区达到19家,特色旅游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摄影和旅游爱好者。2023年旅游人数1700万人次、旅游收入84.72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4.4倍、6.1倍。绿色有机农畜产业提质增效,累计认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9个,308种产品入选“神奇柴达木”优品库;2023年全州枸杞种植面积41.4万亩,干果总产量达9.13万吨,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基地,柴达木枸杞和藜麦获得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认证;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471个,认证规模稳居青海省首位,率先在青海省实现有机畜牧业认证全域全覆盖。绿色算力和天文科技产业初见成效,全力推进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建成柴达木云数据中心暨青藏高原数据灾备中心、三江源国家大数据灾备基地等,实现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全覆盖。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建设,累计引进11家科研单位45台望远镜,总投资近30亿元,墨子巡天等4台望远镜已投入科学观测,亚洲规模最大的天文观测研究基地正在逐步形成。

B5q中国通讯社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海西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2.9%,较2012年增长6.9个百分点。全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率先在“三区三州”实现全域整体脱贫。截至2023年底,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16元,较2012年增加23345元,增长1.2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0元,较2012年增加12642元,增长1.65倍,成为青海省首个突破2万元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1.34%,保持在较低水平。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双减”工作列入国家优秀案例,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青海省较高水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8%以上。

B5q中国通讯社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海西州围绕乡村振兴、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等方面,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自对口援建工作启动以来,累计落实援青资金28.81亿元,实施援建项目395个。大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格尔木、德令哈、花土沟3个支线机场运行平稳有序,“复兴号”动车驶入柴达木,茶卡至格尔木、当金山至大柴旦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297个行政村农村公路通畅率100%,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蓄集峡水利枢纽并网发电、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封顶、哇沿水库下闸蓄水、塔塔棱河水库开工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一批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棚户区改造、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和危旧房改造工程相继建成,农村户厕普及率达85%以上,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8.77%。

B5q中国通讯社

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海西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修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配套制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17个单行条例和6件地方性法规,再次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0个、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29个,打造“石榴籽家园”96个,“五个认同”“四个与共”更加深入人心。聚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累计培育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省级15个,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2个。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巩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法治海西”“平安海西”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B5q中国通讯社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海西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深入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实施党建引领示范工程、村干部“建队提能”工程,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持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州具体措施,党风政风社风持续向上向好。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道德素质,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全面形成。不断强化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主动与政协开展政治协商,全面推进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群团组织协同化改革纵深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全面加强。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海西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悉心指导的结果,是援建各方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无私帮助的结果,是海西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西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也必将开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B5q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