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10月9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在西宁举办“青海这十年”应急管理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王跃荣介绍十年来青海省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就社会关切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18年11月29日,青海省应急管理厅作为青海省政府组成部门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以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起保安全、护稳定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大战大考奋勇当先,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灾害事故的实际行动,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青海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以“优化、协同、高效”为根本抓手,强化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十年来,自机构改革以来,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对外加强沟通,进一步理顺与民政、自然资源、林草、水利等部门的职能划分;对内加强职能融合和重塑,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督、执法、保障等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内设职能体系,提高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立和调整省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6大议事协调机构,统筹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监管、防范自然灾害综合协调和应急救援等工作。
青海省8个市州、45个县(市、区、行委)应急管理局全面组建。构建省级突发事件应急值守中枢、信息汇总中枢、指挥处置中枢,横向联通公安、消防、交通、建设等60余家重点部门单位和80余家危化、工贸重点企业,纵向连接省、市、县应急部门和应急管理部,接入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交通联网视频监控、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大数据精准位置服务、安全用电运维监管等14个专业系统(平台)。初步形成省级应对重大灾害指挥机构综合性枢纽,实现应急会商指挥一键通,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优势和有关部门专业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在雪灾、地震、山洪、山体滑坡、城市路面塌陷、湖泊漫溢等一系列灾害险情应对处置中起到关键作用。经过三年多的磨合及在大灾大险中的实战历练,青海省应急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性稳步提高,防抗救一体化工作合力明显增强,新部门新机制新队伍的优势日益显现,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
以“四句话方针”为根本指导,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效能
十年来,按照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目标要求,结合事故灾难、自然灾害面临的新特点新要求,全面加强应急队伍、指挥平台、物资保障等应急能力建设。一是2021年4月修订发布《青海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范了省、市州、县等各级领导指挥机构,进一步健全了分级响应、协同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和军地、区域协作等机制,推动形成青海省指挥协调统一、联动机制有序、应急行动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二是支持各类救援队伍发展,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队应急救援力量为突击,专业救援力量为骨干,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制定《青海省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建立省级航空救援队伍,强化值班备勤,有效填补了青海省航空应急救援力量的空白。四是强化协调联动,加强优势互补,签约黄河九省区、西部八省区、青海西藏和四川青海应急联动协议,推动建立工作互联、预案互补、能力共建、信息互通、力量互援、救援互动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应急救援力量、优化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应急救援效能,区域联动迈上新台阶。五是建成投用救灾物资储备库79座(中央级储备库1座、省级库1座、市州级库8座、县级库42座、乡级库27座),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了省级物资有保障、州县级物资全覆盖、偏远乡镇有库点的目标。六是修订完善《青海省省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使用办法》,加快补齐青海省救灾物资关键品类储备短板,按照一次性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物资需求制定采购需求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招标采购补库。与省内大型运输公司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运输协议,确保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迅速运抵灾区。
以“两件大事”为根本理念,大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十年来,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守安全红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常抓严管长效机制,创新隐患排查治理“两单四表”模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研究制定青海省33条具体举措,全面落实地方党政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标本兼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力维护了安全稳定形势。一是青海省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585起、633人,降到2021年的382起、257人,降幅34.7%,59.4% ,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18起、72人,降到2021年的4起、12人,降幅77.8%、83.3%,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是认真贯彻中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青海省实施细则,组织青海省各级各单位认真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专题片,印发《青海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机制及政府(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青海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青海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暂行)》《青海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进一步强化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三是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严格落实非煤矿山高风险领域“一矿一策”管控、工贸企业“百日清零”、城镇燃气“百日行动”、城乡自建房“百日攻坚”、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等专项整治行动和督导检查,确保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安全稳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青海省共成立各类督导检查组21491个,检查各类企业、单位及场所129649家(处),排查整改一般隐患176639项,重大隐患45项,依法行政处罚22445次,责令停产整顿1387家次,青海省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四是建成青海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一张图一张表”信息系统、油气输送管道电子分布图及在线监控系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确定危险化学品重点县12个,每年开展两轮专家指导服务工作,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有效提升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水平。五是深入推动青海省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已为涉藏6州32县配发执法装备11个种类1270余台套,积极推动分类分级执法,扎实开展执法不到位专项整治,加强执法保障,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
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根本原则,着力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十年来,“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一是扎实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已经完成“一省一市”海西州试点任务,青海省普查数据汇交和评估区划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深入推进灾害风险管理与综合减灾,全面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防汛抗旱水利设施防御、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农村危旧房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积极成效。二是创建174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507处,组建近9000人的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累计下达省级补助3163万元,鼓励支持农牧民投保政策性农房保险。积极争取并落实中央救灾资金7.9505亿元,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紧急期、过渡期、冬春救助期生活困难,着力增强农牧户抵御灾害风险能力。2017—2021年,青海省年均受灾人口、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倒损房屋间数,较2012—2016年均值分别下降41.9%、12.2%、47.2%、47.9%。2018年——2021年青海省累计应对处置灾情1055起,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3.67万人。三是青海省防汛工作中坚持底线思维,突出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向各地发送预警短信和预警提醒函,对影响安全度汛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四是扎实做好青海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组织相关成员单位针对林牧区、自然保护地、风景区、城镇周边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明确火灾隐患种类,建立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严格做到了山头有人管、林区有人护、路口有人守,青海省连续35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五是印发《青海省自然灾害灾情会商及发布办法》《重点时段安全风险分析研判会商工作实施方案》,及时与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地震、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会商,编发分析报告,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以“两个至上”为根本遵循,高效应对处置事故灾害
十年来,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自觉追求,立足实战开展危化、防汛、地震等大型综合实战演练10余场。督促指导各地区、行业企业、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深化演练成果,推动预案、力量、机制、保障等应急准备落实落细。同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及时会商预警,迅速启动响应,调动各方力量开展救灾、救援、处置和灾情灾损核定等工作,高效应对处置了一系列事故灾害,有力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中,2020年西宁公交车站路面塌陷救援过程科学有序有效,入选“2020年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5·22”玛多7.4级、今年门源6.9级地震抗震救灾响应迅速、指挥有力、协调高效、保障到位,创造了“高震级、零死亡、少受伤”的奇迹;今年入汛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省实行省级领导每日视频调度,及时分析研判雨情水情,安排部署防汛避险工作,督促落实预警联动和直达基层的“叫应”机制,下沉干部9.9万人次,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20.01万人次,营救被困群众600余人,有效应对处置大通山洪和互助山体滑坡等灾害,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
以“全灾种、大应急”为根本使命,大幅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
十年来,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全面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加快补齐青海省应急管理现代化能力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短板和弱项,持续推进青海省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是结合青海省省情实际,2020年选聘疾病控制、公共卫生、应急救援等领域共计443名专家学者组建形成青海省应急管理专家库,全面发挥专家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技术评估、宣传培训等方面的智囊核心作用,进一步提高青海省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水平。二是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为各地区、省直相关部门配备693部天通卫星电话,建成省应急管理“一张图”、青海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部省市县四级贯通的青海省应急指挥信息网以及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等上下联动、横向互通、区域协同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安全监管、应急通信保障和救援实战能力。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将平安青海建设纳入年度重点任务,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制定公共安全专项组11项工作制度,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强化企业线上监管、执法与政务服务,形成“互联网+监管”体系。四是充分利用青海师范大学“高原应急培训基地”、省委党校“青海省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和省外高校优势资源、师资力量,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网络学习等方式,不断拓宽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覆盖面,增强培训针对性。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100余期,累计10000余人次参加培训,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的指挥能力、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五是强化科普宣传教育,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组织协调中央驻青和省垣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宣传防灾减灾、抗震救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风险普查等知识,不断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下一步,青海省应急管理系统将始终坚持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强全周期应急管理,落实全方位应急责任,提升全要素应急水平,提高多灾种应急能力,做好全天候应急准备,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提供坚实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衷心地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支持应急管理工作。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sDE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