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环境整治提升”平安城管在行动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党组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思想基础,凝聚发展力量,不断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核心任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以“亮、美、净”个性化为目标要求,着力实施“精细”管理,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市容秩序突出一个“静”字狠下功夫,努力创建更加整洁、安全、干净、有序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内在魅力。
平安区地处甘青要道,湟水之滨,东西23公里,南北33.6公里,总面积769平方公里。
目前,平安区(不含河湟新区)总人口达到 11.79万人,城镇化率达44.6%,建成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全区共有路灯2632盏、果皮箱650个、休闲凳椅264把、路名标识牌132块、公交候车厅6个、临时停车场4座、生活垃圾填埋场4座(小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移交河湟新区管委会运行管理),公厕60座(纳入第三方管理21座),城市道路22条,总长58.9公里,总清扫面积168万平方米。
近年来,平安区城管局牢固树立城市理念、海东意识,以“创新、提升、发展”为主线,完善“四全”(全周期、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四化”(全域化、精细化、规范化、品质化)管理体系,以打造全市最干净整洁、最文明有序、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为指向,坚持市容与繁荣并举,执法与服务并重,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积极开展环境“提净”、市容“提序”、设施“提质”行动,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据了解,平安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呈现五大亮点:一是开启垃圾分类新风尚。按照“先行试点、打造样板、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选取东方明珠、金阳光、恒鼎国际3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通过建设垃圾分类科普屋、垃圾分类入户“敲门行动”、“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广泛开展多载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引导市民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目前,平安区城管局向各试点小区共派驻9名执法人员联合物业公司在试点小区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垃圾分类模式,“撤桶并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二是保障百姓“脚底安全”。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平安区城管局对城区所有下水井盖进行排查登记,对遗失、破损的下水井盖进行重新安装,对松动的下水井盖进行维修加固,并对辖区内的下水井加装防坠网,为井盖“上保险”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防护等级,消除安全隐患。截止目前,共新增安装下水井防坠网300套。三是荒地变身健身广场。平安区城管局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因地制宜将金阳光西门、杨家路东侧、全面健身中心西侧等城区废弃地、裸露地、“三不管”地段近4000平方米改造成运动健身休闲场地,同时,安装健身器材20套,休闲凳椅24把。通过增设体育运动器材等方式,使城区“边角料”焕发生机,让昔日荒地展新颜,旧时“痛点”变“亮点”,不断提升市民“家门口”的幸福感。四是便民“小公厕”,惠民“大文章”。平安区城管局秉持“民呼必应、民求必为”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创新,对我局管辖的32座公厕实行全部免费开放,同时加大公厕人性化改造力度,增设第三卫生间和高低洗手池、自动烘干器、“纸小二”智媒纸巾机、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等,为残障人士、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使用公厕提供便利;设立16座环卫驿站,驿站内配备热水、雨伞、针线包等日常应急物品,为环卫职工提供用餐和休息地点的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贴心的服务,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深化市容市貌集中管控。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区内车辆停放乱、游街商贩乱、户外广告乱、墙面张贴乱等市面貌薄弱区域、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使城区容貌管理做到无缝隙、无空档、全覆盖、全天候管理。
据了解,下一步,平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继续树立城市管理新理念,将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创新思变,树立城市管理“全周期”新理念,用新思维、新方法推动新时代城市管理和治理,运用大城管、城市美学、经营城市、无废城市、智慧城管、全民城管“六个理念”,做城市“好管家”、市民“好家政”,以城市品质大提升助力平安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全市“三最”城市。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c8m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