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
架起“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
时间:2019-08-12 11:35:12 来源:
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王楠楠 李时刚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王楠楠 李时刚)近年来,格尔木市始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鼓励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对“药方”拔掉“穷根”,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架起“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加快形成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共促局面。
生态理念引领扶贫开发。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用生态理念引领群众转变观念、去疴除弊,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扶智以自强、扶志以自立相结合。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全市2乡2镇中,1个乡被评为国家卫生乡,1乡2镇荣获省级卫生乡镇称号,郭勒木德镇阿拉尔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6元、增长9%,群众收入跑赢GDP增速,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格尔木正式退出贫困县。
生态补偿助力扶贫开发。建立健全群众增收长效机制,针对自然环境严酷、发展条件受限等制约因素,自觉将生态补偿作为增加贫困群众转移性收入的重要来源,既增加了牧民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创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借鉴梅陇模式,深化生态合作社建设,推广“合作社+企业+牧户”发展新模式。积极拓展生态资源管护岗位,招聘湿地生态管护员101名、精准扶贫生态护林员149名、草原管护员1065名,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促双赢。
生态建设推动扶贫开发。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促进群众增收的软实力。划定生态红线范围4.14万平方公里,基本农田保持在6.14万亩,禁牧和限牧草原面积4130.8万亩,湿地管护面积144.9万亩,落实国家公益林管护任务642.24万亩。建成全省首个全国生态原产地品牌保护示范区,出口枸杞占全省出口总量的71%,生态建设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变,生态产品成为群众致富的“钱袋子”。
生态产业加快扶贫开发。加快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产品转变,打通了群众共享全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中的“最后一公里”。规划建设“特色生物产业+扶贫产业园”,一期项目占地3000亩,总投资2亿元,目前相关基础设施正在加快推进。重视发挥中央援青机制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特色生物产品成功走入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并走出国门。创新“景区带村”、“农家乐带户”、“旅游商品增收”模式,全市800余名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带动370户近2000名村民受益,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生态移民夯实扶贫开发。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统筹推进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建设,好生态带来了好生活。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进一高标准实施唐古拉山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项目54个。通过打造长江源村民俗展销、特色餐饮等文旅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将解决60多名村民就业,巩固脱贫成果,激发长江源村的持续发展动力。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s5S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