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关注 > 正文
精准发力畅通脱贫致富路
国网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电力扶贫工作侧记
时间:2017-04-08 16:45:54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王建芳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王建芳)“村里新建的4眼机井如果能在春耕前通上电,那村民的日子就更有奔头了……”3月27日,记者跟随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走进塞纳村,聆听村民的用电诉求和致富愿望,感受农网升级改造为塞纳村带来的可喜变化。
塞纳村是一个由汉族、土族、藏族组成的移民村,2001年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安县等贫困山区16个乡镇迁入乌兰县,全村258户10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32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种植,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配套项目 为特色农业添动力
EUz中国通讯社

走进塞纳村,一排排整齐的院墙、一座座美观的红砖瓦房、一条条宽敞的水泥村道、新建的村为综合楼、休闲广场、书法绘画墙,一一映入眼帘。
“给田地按时浇上水,是咱农民最大的心事。线路改造前,机井灌溉用电与照明电不能同时兼顾,灌溉只能在晚上。现在好了,家家户户不仅用上了电灶、电冰箱,就连饲料加工也用上了粉碎机,机井也增加到6眼,再也不会为用电发愁了。”塞纳村村民杨有得说。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结合乌兰县行政村人口、规模、发展定位和地域特点,差异化确定村级电网发展规模、配变布点及低压网架,加快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步伐,全力解决设备过负荷、安全供电水平低等突出问题,让村民用上放心电、可靠电。实施塞纳村(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0.145千米,改造0.4千伏线路3.535千米,新增4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改造下户175户。
“如今村子富裕了,村民人均收入由2002建村时的几百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多元,村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打算今年投资280万元再建一个集枸杞采摘、餐饮娱乐、土族文化、智能温室大棚为一体的土族风情园。”塞纳村村委员兰有福指着废弃的矿山说,“前些年,为了带领村民们致富,村里办采石场、砖厂,周边的植被也因此遭到破坏,我们将发展的目光放在了恢复生态环境,并纳入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日程。”
 

结对认亲 按期实现脱贫致富
EUz中国通讯社

精准扶贫,既要注重前期的“输血”,更要加强后期的“造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网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在考虑到贫困户家庭多数是身带残疾、缺乏劳动力的实际,2016年4月,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与塞纳村的8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将他们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为了详实掌握贫困户的具体困难、实际需要,该公司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塞纳村村委会及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家庭劳力、资源状况、收入来源、致富愿望等,准确分析贫困原因,帮助贫困户找出路、寻项目。
同时,根据贫困户自身脱贫想法,制定切合实际的“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实施投资小、收益快的养殖项目,让贫困户自己有能力扩大再生产,并筹集资金19万元,以解决创业启动资金难题,有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做到贫困户“底数清”、“目标清”、“任务清”。
“房屋重新粉饰,两个女儿已上大学,10亩枸杞地已见效益,丈夫在外打工,我在家搞养殖……这日子是越过越好,越过越有奔头,这一切要感谢你们供电公司,不仅为我们解决了用电问题,还逢年过节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为我们筹集了创业资金。”贫困户赵银珠向笔者细数着生活的可喜变化。
持续关注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争取扶贫资金来源,用于产业扶贫、大病救助、饲料化肥购买等,帮助贫困户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与乌兰县政府沟通,紧密配合塞纳村三委班子,帮助共建村推动精准扶贫、按期实现脱贫。
塞纳,土族语“好”的意思,寓意着是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决心和美好愿望。在赛纳村村委会的带动下,发展特色农业,村民们搞养殖、种药材、种枸杞、建蔬菜大棚……在可靠供电的支撑下,塞纳村正逐步走上特色农业引领、支柱性产业带动的发展道路,向标准化示范农田的目标迈进。
2017年,该公司将对乌兰县的15个贫困村、57个台区实施电网改造升级,改造后每个台区供电半径缩短至500米内,户均配电容量达到2.2千伏安,切实提升贫困村的供电可靠性,按期实现2017年乌兰县脱贫清零工作任务。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