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 环境 > 正文
“西宁这十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时间:2022-06-16 13:25:32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6月16日,西宁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西宁这十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超就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作发布。新闻发布会由西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光明主持。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3452961411201346775&skey=@crypt_bc886f9c_3795c39bcf06c5e55d79935e32b19841&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十年来,是西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极不平凡的十年,十年,是西宁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成效最为显著的十年。西宁市严格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核心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提标升级,西宁市人民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绿色和生态已成为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发展底色和竞争优势。
十年来,坚持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同步推进,天蓝气清声美成为西宁标配
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丰富“人防+技防”手段,实施“一市一策”精细化管控,建成建筑工地智慧化监测监管系统100套、网格化监测监管系统84套、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5套,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大气监测。成功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大力推行“煤改气”工程,完成1192蒸吨“煤改气”治理,惠及居民2.9万户,主城区“煤改气”在北方城市中实现率先清零。累计淘汰4万余辆黄标车(老旧车),完成西宁市133家加油站和3家储油库油气回收改造,汽车尾气治理、冬季供暖清洁能源改造走在全国前列,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60.5%,空气质量整体优良率由2013年的60.5%提升到2021年的90.4%,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一氧化碳(CO)年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大气环境质量连续7年位居西北省会前列。全方位排查整治城区内工业、交通、建筑施工、生活、经营性等噪声污染,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西宁市声环境功能区昼、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0%、88.3%,美丽大西宁更安静宜居。
十年来,坚持治宁方略水为大政,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严格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要求,深入开展“碧水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狠抓水污染溯源治理,对西宁市1693个入河排口进行逐一监测溯源,成功争取湟水流域(西宁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入选国家第一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积极探索生态补偿制度,试点开展南川河流域水环境补偿,有力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大污水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污水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精心谋划重点水环境改善工程,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先后实施西宁市城西区火烧沟水环境治理工程、甘河西山中水生态再利用建设、重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等重点项目,2019年起连续3年水质达到III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双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河”廊道美景全面呈现。
十年来,坚持兜牢底线标本兼治,努力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深入开展“净土保卫战”,严格管控和修复受污染地块,完成2123块农用地、134块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系统推进历史遗留铬污染场地管控修复治理工程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完成祁连山南麓西宁市13处图斑矿山环境生态恢复验收,将59家重点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管控。全面推进农用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157.7万亩,用量同比分别减少40.3%、30.3%,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十年来,坚持融入青海省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建设,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
严控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等固碳作用,全面增强生态系统固碳效能。探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动态交易,举办8场排污权集中竞价交易会,90家企业参与交易,实现交易量1628吨,西宁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实施减排项目283项,分别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19740吨、2864吨、38959吨和33550吨,仅“十三五”期间,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6.49%、33.36%、14.14%、12.35%,超额完成省级总量减排任务,为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新引擎。
十年来,坚持源头治理,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2021年,西宁成功试点打造“西北唯一、全国省会唯一”的“无废城市”,西宁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由1.38吨/万元降至0.87吨/万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4%,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9.35%,规范化督查考核工作评级达到B等级要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凝练形成的“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牧场模式”等3个青藏高原无废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试点模式汇集并在全国推广示范。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公益林、湟水流域规模化林场建设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国土绿化501.7万亩,西宁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5%,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9%,提前完成南北山三期绿化任务。大力实施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西堡生态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园博园一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465公里绿道贯穿西宁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绿色已成为西宁城市底色。着眼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廊道及水源涵养等重大项目,完成14条河、20条沟道综合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自然岸线46公里,形成9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深度推进西宁半干旱缺水型海绵城市建设,完成21.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打造。初步打造由海湖、宁湖、北川湿地公园组成的508.7公顷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西宁市湿地面积增长87.59公顷,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4.67%,“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全面重现。
十年来,坚持从严管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积极拓宽环境监测范围、丰富人防技防手段,全方位布设空气自动监测站点24个、水质自动和手工监测点位83个、声环境监测点位223个,在线排污监控设备328台(套),建成首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3座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站,采取3D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拍摄、智慧工地扬尘监测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宁市建筑工地、重点路段、车辆管控和工业企业等进行精准监控,市、县、乡三级联网,水、气、土、声、执法监控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构建。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规范和严格立案、调查等各环节执法程序,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着力健全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实现执法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在青海省率先建成环境信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环境信用信息全覆盖全流程管理。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季调度、季督办”和“每案双查”机制,持续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
十年来,坚持奏响绿色发展最强音,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
全面启动西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建成美丽城镇11个、高原美丽乡村395个,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率分别达到60%、29.3%,湟源县列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深化绿色细胞创建,创建省级绿色学校448所、绿色社区39个,市级绿色学校268所、绿色社区58个。成功创建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交通拥堵指数下降62.4%,绿色出行加速推进。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wRX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