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 陈德华. 江洪松 通讯员 罗志玲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破解长期以来制约民政事业发展中基层力量薄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近年来,邛崃市在构建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管理体系上进行全面探索,直面“痛点”和“盲点”,全面搭建起镇(街道)、村(社区)的“1+2+5+N”社会工作服务三级体系,实现社工站(室)建设全覆盖,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打造三级服务体系让社会工作“活”起来
随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引进专业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成为必然。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社会工作服务同样也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为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民政局、社治委、财政局3部门《关于印发<成都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邛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明确了社工站建设方式、资金统筹、社工站层级等,为全市社工站(室)制度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在资金保障方面,市委市政府将社会工作服务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统筹整合困难群众救助、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发展、社区保障资金等可用资金,统筹支持社工服务站(室)建设,2021年邛崃市累计投入1003.9万元。
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保障和不竭源泉,市社工总站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民政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联动和信息交流,形成部门间精细协同、纵横联动的工作格局,为开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残障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发展治理等社会服务和民生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建品牌 深入发展社工服务体系
邛崃市大力推进1个市级社工总站、14个镇(街道)社工站,通过让各级分管领导担任社会工作服务站站长,社会组织项目负责人担任副站长。政、社结合,行政与专业结合,共推邛崃市“1+2+5+N”社会工作服务三级体系建设。
市级社工总站作为1个全市社工项目统筹中心,建立社工学院、小组模拟室和个案工作室,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打造“铸力计划”,注重理论基础与专业方法的学习,也强化实训、实践的应用指导,铸力打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力量。依循“民生服务”“社区治理”2个专业方向,以“五方联动”为参与路径,形成N个专业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基层民生服务力量。
延功能 精准优化社工服务
社工站在诞生之初,就是要将其打造为综合性、协调性和枢纽型服务平台,邛崃市委市政府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健全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推进机制,实现多部门跨机构跨团队合作,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向更高质量发展。
如何服务民生兜底线?邛崃市以民政重点服务对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汇编各领域的政策指引和服务指南,健全完善兜底保障,社工站(室)通过摸清需求、链接资源、提供精准服务等方式为全市困弱群体提供服务。同时各社工站(室)围绕民生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为辖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5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民政服务质量。
要解决困弱群体的脱困问题,单纯依靠专业社工是不够的,应吸引更多技术型和教育型等多类型公益人才参与到扶贫济弱中,为服务群体赋权增能。因此,邛崃市依托崃心社·社工学院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打造“铸力计划”,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教学需求,通过“陪伴式督导+实践教学”、“阶梯式教学”的人才培育模式,不断加大本土人才队伍的培育,建立一批“扎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优质社会组织队伍。
与此同时,邛崃市各社工站(室)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先行探索建立符合本地特色的服务模式和路径,如临邛街道盘活利用“文昌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针对城市社区人员集聚等特点,构建“1+11+N”服务路径;春台社区社工室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案例、高埂街道光明村社工室“点亮星光,护苗成长”关爱儿童服务项目案例成功入选2021成都市村(社区)社工室案例集。
截至2021年底,邛崃市已建成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挂牌189个,覆盖率100%,项目化运营62个,社工站(室)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一老一少”、困难群体,实施了90个本土社会工作服务特色项目。
值班总编 陌封 责任编辑 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