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试行土壤熏蒸技术有效防控小黄姜土传病害
时间:2022-11-16 11:31:43 来源:
中国通讯社 作者:王富良 刘景威 卢永 侯映
中国通讯社云南讯(记者 王富良 通讯员 刘景威 卢永 侯映)秋末冬初,罗平小黄姜又迎来了丰收时节。历经时节变迁,云南省罗平县实施的“土壤熏蒸防控小黄姜土传病害研究与示范”项目,终于迎来了现场测产,验证新技术促产增收时刻。TQs中国通讯社
TQs中国通讯社
经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罗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组的现场测产与评审,连作姜田采用土壤熏蒸后的罗平小黄姜亩产为4762.6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计算,产值达26671元,未熏蒸处理的对照地姜瘟连片发生,无收获价值。测产结果表明,对连作姜瘟发生田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于在罗平县相似地区推广运用。
县委政府重视 破解姜瘟病制约姜产业发展
“小黄姜产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种植历史悠久,连作因会导致姜瘟爆发,因此农户采用轮作模式,导致可种植土地越来越少,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局跟西南林业大学的土壤熏蒸专家韩庆莉教师科研团队,采用土壤熏蒸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罗平县生姜管理站站长葛丽清说,与种姜大户合作选取去年种植过小黄姜的地块进行试验种植,通过今天的测产,验证这项技术可行,下一步将在全县持续推广这项技术,提高姜农收益,稳定罗平小黄姜产业持续发展。
小黄姜是罗平县的传统种植作物,2019年11月罗平小黄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7月,罗平小黄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但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种植时间的不断延长,姜瘟病的发病面积、损失程度日益加重,常出现连片姜田绝收的现象,使姜农不愿再种,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影响了罗平小黄姜产业的发展。
“姜瘟是生姜种植中最为严重的病害,连作后往往会爆发姜瘟,导致绝产。”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崔秀明说,今年连作姜田,经熏蒸剂棉隆处理土壤后,姜瘟得到很好的控制,产量大幅度提高。
今年由罗平县牵头,西南林业大学植物病害防控专家韩庆莉提供技术支撑,罗平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实施的“土壤熏蒸防控小黄姜土传病害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实施,主要对罗平小黄姜种植地进行土壤熏蒸试验示范,跟踪调查熏蒸对小黄姜姜瘟病的防效、小黄姜长势及产量情况。
土壤熏蒸新型技术 护航罗平小黄姜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技术赋能。划线计算用药量、指导姜农施药、旋耕开沟、覆膜密闭……今年清明节前后,韩庆莉教授就到罗平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青草塘社区小黄姜种植基地,指导小黄姜种植地土壤熏蒸试验、规范姜农种植。
受邀参加测产的西南林业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朱俊琳表示,今天见证了我校韩庆莉老师研究团队为罗平县小黄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带来的显著成效。西南林业大学是全国西南唯一的林业本科院校,今后将积极推动老师和科研人员进乡村、进社区、进产业,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今年,我们在罗平首次采用土壤熏蒸,防控罗平小黄姜姜瘟病,今天请到了省上的专家现场测产和测评,结果非常好。”测评现场,韩庆莉拿起刚从地里拔出的肥壮姜块欣喜地说,我们非常有信心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服务好罗平小黄姜产业发展。
韩庆莉介绍,土壤熏蒸是在种植前杀灭土壤病原菌,从源头控制病害发生,农作物生长在健康的土壤中,减少后期农药的用量。前期研究表明,熏蒸后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增加。土壤熏蒸这项目技术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确保食品安全。
大户带头试种 验证新技术可靠可行
立冬以来,罗平天气尚好。晨雾散去,缕缕阳光洒落在在罗平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实验姜地里,参加测产的专家、种植户、拔姜工人正忙着开始测产。他们随机划定测产区域,开始拔姜、装箱、称重、计算数据……
“这姜产量非常高,大多数一塘姜就有一公斤多。”参加测产的罗平县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英边拔姜边说,今年能参与这项技术的推广运用倍感高兴,试验基地小黄姜产量高,以后还可以通过这项技术扩大小黄姜种植规模。
罗平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1月21日,合作社有社员97人,合作社主要从事小黄姜和其它农作物推广种植。今年年初,罗平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参与到“土壤熏蒸防控小黄姜土传病害研究与示范”项目中。
“感谢县委政府对我们种植大户的关心,让韩庆莉专家团队为我们提供技术服务,帮我们解决土壤轮作的困难和土传病害的防控。”陈英由衷地说道,通过这次试验,我坚信以后可以种植出更高品质,更高产量,更高价值的小黄姜。
该县农业农村局介绍,明年将大幅扩大土壤熏蒸技术示范面积,率先在生姜种植合作社及种姜大户中进行推广,进一步带动更多农户,使更多姜田实现连作增产,为全县小黄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推动罗平小黄姜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值班总编:郇咏 责任编辑:万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