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产业 > 正文
云南省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再传佳讯
时间:2021-06-02 22:59:31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夏国斌    

中国通讯社云南讯(记者 夏国斌)近日,云南省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再传佳讯。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君兴 介绍:该项目密切结合国家种子、种业安全的重大需求,立足云贵高原丰富的水产种质资源,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服务云南特色水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聚焦种子“卡脖子”问题,以绿色生态养殖为着力点,围绕高原鱼类种质遗传、资源保育、品种创新、健康养殖、产业化应用五个方向开展了大量工作,以承担的中国科学院、基金委、省科技厅、发改委等研究项目为依托,建立了高原鱼类活体资源库、遗传资源库,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品种创新,创制了软鳍新光唇鱼水产新品种、金线鲃与鲤鱼远缘杂交品系,并构建了“产学研用”平台,开展了推广示范。LXv中国通讯社

 LXv中国通讯社

微信图片_20210602230442_副本.jpg
 
品种创新方面:获得国审新品种1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已经完成研发的新品种1种(软鳍新光唇鱼“黑带1号”)、已经成功繁育和产业化推广的名贵特有鱼类1种(鱇𩷕白鱼)。其中,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的创制是我国自建国以来审定的第100个鱼类养殖新品种,也是云南省第一个国审新品种。已获授权相关鱼类人工繁殖、饵料及育种发明专利23项;完成了48种土著鱼类全流程人工繁殖技术体系的研发,增殖放流土著鱼类11种300余万尾以恢复珍稀特有鱼类的野生种群;现已达到年产500万尾以上土著鱼类苗种能力,可直接带动特色鱼类年产值1亿元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对引领云南省水产养殖业从养殖外来鱼类转变到土著鱼类养殖、把云南野生土著鱼类资源优势转化为高原特色渔业优势,起到了重要的引领驱动作用,探索出了从保育到可持续利用的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10602230104_副本.jpg
 
资源保育方面:先后收集并转移到迁地保育基地进行保育研究的云南土著特有鱼类102种;特别是“云南四大名鱼”(滇池金线鲃、鱇𩷕白鱼、大头鲤、大理弓鱼)不仅得到有效保育、而且被深入推进到可持续利用。这项任务浩繁的工作,为保护这些珍稀特有鱼类物种免于灭绝的命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为日后恢复这些鱼类的野生群体以及产业化深度挖掘利用奠定了关键的核心种源基础。
 
微信图片_20210602230208_副本.jpg
 
种质遗传方面:构建高原鱼类种质遗传资源库,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其中,累计收集和保存高原鱼类种质资源300种,占云南土著鱼类种数的50.5%,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19.0%。
 
微信图片_20210602230336_副本.jpg
 
生态修复方面:基于长期对云南高原湖泊生态学研究积累,提出了“花-鱼-螺蚌-鸟”的新型生态修复模式,运用于滇池、洱海、程海和杞麓湖等高原湖泊的水生态修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该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著名学术刊物Science的专门报道和肯定,认为不仅显著地拯救了珍稀物种,而且修复了已消失的生境;该研究成果也被作为高原湖泊特有生态系统“生态缸”的特殊形式呈现给习近平总书记以及云南省主要领导,也已作为COP15展示的重要内容在宝丰湿地的修复中得以重点实施和呈现。
 
值班总编:郇咏   责任编辑:万贵全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