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原创|他倒下时还紧握着体温枪
——致敬殉职在腾冲防疫一线的老党员文德维
时间:2021-05-12 17:46:19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张密    

中国通讯社云南讯(记者 张 密 通讯员 龚祖金 沈祥贵)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辉煌历史之中,正是由于无数的革命先烈,一名名的普通党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怕牺牲,接续奋斗,才凝结出这样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我们今天要展现的这位同志,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疫情防控斗争中冲锋在前的一线楷模;党史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kCT中国通讯社

 
他的微信名叫“战神”,而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党龄34年的普通党员,一名军龄14年的老兵,一个工龄36年的基层公仆。他殉职在防疫一线的工作岗位上,生命定格在56岁。回顾他一生的工作和学习,他的表现可圈可点,确实像一位“战神”,更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微信图片_20210511221846.png
 
他叫文德维,男,汉族,腾冲市蒲川乡龙朝社区人。1965年3月生,1984年10月参加工作,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云南省迪庆军分区服役,服役期间,曾担任班长、警卫排长,转业后分配到腾冲市蒲川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历任蒲川乡党委委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他积极投身到集镇管理、综合执法、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多次被迪庆军分区、云南省军区和地方党委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一辈子用行动和成绩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汗水和生命兑现了入党的铮铮誓言。
 
他倒下的那一刻 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体温枪
 
2021年5月4日,这一天文德维起床如往常一样的早,早上才6点多就骑上自行车,到19公里外的蒲川乡米果社区高楼子疫情防控健康检测点去值守。
自2020年9月以来,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乡党委政府决定在米果社区高楼子增设日常健康检测点,文德维就是该检测点的组长,就一直在此轮岗值守。
 
“文德维同志是老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自转业到乡里工作后,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尽心尽责,而且非常讲原则,敢说敢做,不怕得罪人,让他来负责健康检测点,乡里才放心。”分管健康检测点工作的组织委员李玉唐说,“那里条件艰苦,需要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同志才能胜任。乡里出于对文德维一直以来的信任,所以第一个就想到点他的‘将’!”
“我是一名老兵,我是党员我先上,我们一定会守好健康监测点”;“检查好每一辆车、每一个人,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在接到值守任务后,文德维没讲任何条件,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曾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文德维,以前扛着钢枪保卫祖国安宁,后又在地方维护市场秩序,而今手握体温枪守护人民健康,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初心,他始终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护国佑民赤子情,一片丹心报桑梓。他曾对一起值守的“战友”们说:“我们的责任很重,盯在这里,守护的是我们的父老乡亲”。
 
微信图片_20210511221858.png
 
五一假期间,车辆比往常多,天气异常闷热。
和往常一样,文德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在岗值守,每经过一辆车,每路过一个人,他都是第一个挥手拦下,扫码、测体温、信息登记,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检测点的每一项措施后再放行。
同事黄安禄说:“他始终是那种军人作风,总会搬个小板凳到路边认真的守着检测过往车辆和行人,无论是谁,就算是熟人,也会严格值守,先检测登记了再说。”对此,腾冲市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孟定双深有感触:“因为我负责全市健康检测点的工作,和老文很熟悉了,但每次来检查工作,他都会叫我先量体温。”
 
下午,下起了小雨。
 
17点30分左右,正在执勤的文德维突然晕倒在地,同事们立即冲上去查看,并迅速拨打120,救护车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救治,在送往腾冲市人民医院途中,文德维因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在晕倒送往医院抢救前的最后时刻,他的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体温枪。
当天一起值守的辅警许有富哽咽着讲述了他牺牲时的情景,“下午5点半左右,当时来了一辆车,他手里拿着体温枪,正准备上去引导检测登记时,没走两步突然就倒了下去,没想这一倒就再也没有起来。”
 
“干革命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而在于无私的奉献。”这是文德维在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这也成为了贯穿他一生的理想和信念。
文德维值守的检测点是海拔1700多米的山区,冬季风大雾浓,寒冷难熬;夏季却无风多雨,酷热难耐。风吹日晒的他,皮肤黝黑,嘴唇开裂,鬓角发白。由于过往车辆较多,值守的工作量很大,但他从来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
 
“他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值守期间,无论是晴天雨天,不管家中有什么事,从不缺席,从不请假。”李玉唐说。
 
检测点的同事宝自升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时潸然泪下,在和文德维生前聊天中,宝自升了解到:其实老文出门的当天早上,就已经感觉到胸口不舒服了,但常年坚持锻炼的他,身体一向很好,就大意了。身为组长的他想着大家都很辛苦了,不想麻烦别人代岗,就没请假坚持来到了检测点。他到了点上后,感觉到胸口还是不舒服,便自己到屋里躺着休息,但不大一会他又出来了,当时大家都劝他快去休息时,一向幽默乐观的他说:“越发睡着越发到处犯毛病,来都来了,值完这班岗,我再去检查身体吧。”
李玉唐含着热泪说:“后来我才知道,文叔当天早前已经感觉到身体不适了,但就是这样他依然像往常值守时一样,尽职尽责检查了检测点的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还将紧缺的物资用微信报给了我,让乡里尽快送上去。”
 
随身携带的小喇叭 声声喊出为民情怀
 
5月5日,是文德维去世后的第一个蒲川街子天。那天集镇上再没有响起老文喇叭喊话的洪亮声音,最熟悉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这个一直很“刚”的硬汉,留给了干净整洁的集镇一个猝不及防的告别。乡亲们都在传递着他猝然离世的噩耗,感念他门心目中这位好人的点点滴滴。
“他是主角,标配小喇叭”。2004年,文德维抽调到刚刚组建的乡集镇中队工作,后又担任了中队长。从那时起,蒲川多了一位手持小喇叭吼大吼小,身穿制服敢管敢说的“街长”。
老文从此成了每个街子天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落下了一个“文喇叭”的外号。他是蒲川乡的“明星”人物,乡亲们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但几乎没人不知道“文喇叭”。
 
微信图片_20210511221912.jpg
 
当时蒲川乡的下甲集镇的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整个集镇没有一个公共厕所,群众公共秩序意识不强,车辆乱停乱放,一到街天,集镇上人车混杂,水泄不通。
这样的集镇怎么管?文德维给出的答案是靠“吼”。雷厉风行的他买来了手持小喇叭,一到街天,从早到晚,从街头吼到街尾,来来回回规劝摊主占道经营的行为和来赶集车辆的违规停放。开始的时候,赶集的群众很有意见,把状告到时任乡集镇中队中队长马兴生那里,说“老文一天到晚在街上叫着,这喇叭声让人烦躁,反感得很。”
 
然而,“吼”了一个月后,大家都感受到了变化,摆摊的摊点整齐了,车辆停放也规范了,甚至觉得老文的喇叭不响反而不习惯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喇叭就成了文德维的标配,从集镇中队,到后来的执法大队,文德维从事蒲川乡集镇管理16年,他拿着喇叭吼了16年,风雨无阻,从不缺位。甚至有蒲川乡政府的同事说“是不是街天,只消(用)瞧瞧街子的十字路口文叔有没有拿着喇叭就知道”,也有人说“他手持喇叭维护秩序,已是蒲川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群众的不理解到理解,从集镇面貌脏乱差到如今的井然有序,文德维都是大家公认的集镇管理“主角”,没有人干的时间比他长,也没有人像他“吼”得出这样的效果,“他不光吼,还主动帮车主找车位,不厌其烦地引导占道司机应该去哪里停车,跑前跑后指挥,往往累得满身大汗”,在集镇经营饭馆的叶钦达说,“集镇能有今天的样子,老文贡献最大”。
在文德维身上,14年的军旅生涯留下了许多特殊的符号,“他的手机套一直是那个已经很陈旧的手枪套”“走路永远都是昂首挺胸”“值守时还会给检测对象敬军礼”……当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家都觉得他很“刚”!
 
“每年的8月1日这天,文德维都要整齐地穿上军服,佩戴着领章,他对他当兵的岁月一直念念不忘”,同是退伍老兵的80岁的原乡人大主席孙定然对他的这一习惯记忆深刻。
“得罪人的事,我先来,我去说”。管集镇就是得罪人的事,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不讲究刚性的原则,乡村集镇根本就没法管好。2017年,蒲川乡清河农贸交易市场刚刚开始征地动员工作,文德维与同事负责这一片区宣传动员工作,一连几天走家串户宣传都没有效果,工作也很被动,这时,文德维一拍大腿说到,“我带着你们先从我亲戚家动员,他们要骂就先骂我,撕开一个突破口就好开展工作了”,于是就到了他小舅子家、姨父家、外侄家开始做工作。见没有起色,文德维就把这几家亲戚集中在一起,怒斥到,“你们都是我的亲人,我端着国家的饭碗,你们不支持我的工作,就是砸国家的饭碗,砸我的饭碗!今天你们不配合不支持我把工作落实好,以后我们就不消来往了!”亲戚们体谅他的难处,最后都带头签字同意征地了。开了好头,难题随之迎刃而解。
 
“我不图升官发财,我不图收入高低,我只要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这是文德维生前的一次竞岗演说。蒲川乡下甲社区党总支书记叶超龙回忆起竞岗情景时说,“文德维是一个要刚他就刚,要柔他也柔,刚柔相济的一个人”。
而文德维“刚”背后的“柔”就是他对乡亲们的用心、暖心。
 
蒲川乡2005年开始征收卫生费。考虑到群众的接受程度,文德维把工作做得很细致,每家每户都一一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到征收的时候阻力小了很多。收费的时候,文德维和同事就一家一家地跑,耐心地做宣传解释工作,还用上他的喇叭,边走边风趣地吼“我老文又来啦,来收卫生费啦,环境一好,大家受益,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过放心,也一定用在羊身上”。
有一次,同事负责开单,他负责收钱,在找补零钱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失误,最后对账的时发现少了40元钱。当时的领导安慰他说,40元钱不用太在意了,灵活处理一下吧。但文德维说,“不行,这是群众交的卫生费,每一分都取之于民,也要用之于民”,最后他自己掏腰包,把那40元钱补齐了,文德维的家庭负担很重,当时的工资只是600元,历来生活俭朴的他却不想要这样的灵活,坚持了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微信图片_20210511221957.png
 
在赶集群众中,大家都喜欢称呼文德维“老文”,这样的亲切感来源于他既坚持原则,也会替人考虑的做事方法。在征收摊位费用上,他会区分占位大的批发商户和自家种点蔬菜、带点山货来卖占位少的群众,给予不同的收费。他还给占位少的群众想法子,7、8个人共同摆一个摊位,这样几块钱的摊位费,平摊以后,每个人只用付几角钱,既不会因为逃避摊位费乱摆乱放影响秩序,也不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他还给乡亲们出主意,“你们难得来上一次街,也不用都在这守摊,一两个在这儿守着帮着卖就行,都去逛逛”。直到现在,蒲川集镇好多赶集的摊贩都还延续着当初老文替他们作出的这种安排。
 
2020年,为了防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乡政府发布通告,暂时取缔赶集、农村红白喜事等人员密集活动。当时乡政府正式发文后,除了将通告张贴在集镇,各村(社区)等场所,还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传播。但是文德维还是不放心,他轮着给经常来赶集的摊贩们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他们暂时封市的事。年轻的同事们这才知道他平日里已经记下那么多摊贩的电话,不愧是粗中有细的“老文叔”。佩服之余,有人劝他,“这么做没必要,这么多途径都发公告了,大家能知道”。可文德维不这么认为,他说,“村里不少老人不会用微信,也不识字,带着货物山遥路远地来卖,不是让人家白跑一趟吗?还有万一卖肉的摊贩,把猪宰了才知道封市的通知,那不是得受多大的损失嘛”,于是文德维硬是一个一个打完了集镇上所有摊贩的电话,通知了一个遍。
 
“刚”和“柔”在文德维身上不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相融共生出一种可贵的信任感。他的“刚”化作保家卫国、守护市场秩序、疫情防控时的铜墙铁壁,而他的“柔”则融入蒲川的青山绿水,大街小巷,以及百姓的心里。
 
终年骑行自行车 20余载奔波于初心之路
 
文德维转业到蒲川工作的这几十年中,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走村入户时,他都是骑自行车,始终保持!为了节约家庭开支,也为了锻炼身体,始终没有买轿车,甚至摩托车都没有一辆,长期骑着一辆红色的自行车出行。自行车也是老文的标配。
 
“遇到什么困难,找他就对了!他骑着单车来看我们的次数多得数不清。”文德维挂钩的龙朝社区建档立卡户杨所枝说。杨所枝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多年前丈夫突遇车祸,而自己身患乳腺癌等病,欠下医药费十多万,致使生活陷入困境。文德维挂钩她家后,不但帮她家拆除危房,补齐住房短板,还隔三差五地上她家去聊天疏通心理。然而,最让杨所枝触动的,还是文德维对困难的家庭,一点都不拿架子,从来都是以礼相待。她说:“我们以前的房子只是一个框架,住的房间都没有装修,只是扯一张油布挡着在里面睡。老文说那怎么行,过后就逐步逐步地帮我们解决”。文德维给杨所枝争取了一个公益性岗位,给村里做村庄保洁。同时鼓励、帮助杨所枝的孩子出门打工。每逢杨所枝一家谢他的时候,他就说:“都是自家人”。
 
微信图片_20210511221953.png
 
这几年开展扶贫“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文叔的挂包户从2016年的2户,经过三次调整变成了5户,每次调整的时候打电话给他说“文叔,不好意思了,你的挂包户又调整了一下”,他都说“不怕不怕,我们当兵人出身呢就是以服从为天职,一切听从党委政府安排,我骑车多跑几趟就是了”。蒲川乡党委书记段其孝说。
在集镇居民的眼睛里,文德维的工作不轻松,常常见到的不是他穿制服拿喇叭奔走呼叫、汗流浃背的身影,就是蹬着自行车跑出跑进的奔波忙碌。
“文叔走后,我两天都没睡着,脑海里一直是他这几年骑着自行车来帮我的画面。”杨敬芹说,“最苦最难的时候,都是文叔帮我想办法度过的。”
 
几年前,外出打工的杨敬芹夫妻俩返乡创业。但是苦于创业贷款无人担保,杨敬芹求助多人无果后找到了文德维。没有想到,原本经济并不充裕,还供养着两个学生的文德维毫不犹疑地为她担保贷款。拿到5万元钱的创业贷款后,杨敬芹喜极而泣。在文德维的帮助下,先做包谷买卖,然后在集镇上开了一个商铺,后来开始养猪,杨敬芹一路走来坎坎坷坷。因为利润不高,而没有太多的资金垫付成本,杨敬芹几度想要放弃。文德维告诉她:“人在任何时候,欠点钱不怕,只要不要懒不要赌,都是能渡过的。”
 
现如今,杨敬芹一家的生活渐渐好转,还盖起了新房,生意也越做越好。她说,这几年来,文叔骑着单车一趟趟地往我家赶,帮助解决了许多问题,一直是她的精神靠山。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蒲川的群众经常会看到骑着红色自行车的文德维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
“我就是干这个的。”2016年正是群众交售烤烟的时候,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烟点附近的下水道堵了,水快漫过人的小腿。早上7点左右,骑着自行车的文德维路过这里,他二话没说,把自行车一靠,冒着雨徒手就去掏那些堵着的垃圾,在烟点交烟的群众都喊他“老文,来避避雨,一把年纪了风里来、雨里去的这么辛苦干什么”,他呵呵一笑,“我不就是干这个的嘛,交烟的人那么多,水落下去了,大家都好走”。
 
一个人把小事做到极致,平凡就成为了伟大。
乡政府距米果社区高楼子检测点约19公里,由于路途遥远,乡里给到检测点值守的工作人员专门安排了一辆车供他们往返使用,但文德维却为了不更多占用乡里的公共资源,没有乘坐公车到检测点值班。他说:“我又不是干什么急事大事就不用公车了。”
 
微信图片_20210511221949.png
 
在值守期间,他每次都骑着那辆红色的自行车提前十分钟到检测点与上一班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就算雨天也只是穿了件雨衣。
一辆自行车,一件雨衣,陪伴文德维坚守岗位到了最后。
5月5日中午,当记者来到米果高楼子健康监测点实地探访的时候,文德维的红色自行车还静静地躺在监测点的临时车棚里,等待主人下班回家。可是文德维永远也不能骑上他心爱的自行车回家了。他的生命永远的献给了他热爱了一生的事业。
 
常记常新的日记本 字里行间尽显忠诚担当
 
在文德维的小书房里,至今仍悬挂着毛主席相片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水司莫拉的合影照,而一旁则是悬挂着他生前用过的枪套、勋章及一枚拆了炸药的破旧手榴弹。
翻看文德维留下的十几本读书笔记、日记本及阅读过得部分书籍,从这些泛黄的本子中,在这些勾勾画画的墨迹里,一个酷爱学习的形象跃然纸上。只有初中学历的文德维文化水平不高,却从年轻时就坚持努力学习,拼命地弥补自己的短板,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不同时期的笔记本清晰地透露出文德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有写日记习惯的老文,字里行间更是真实地反映着老文一生为国为民努力工作的家国情怀,读来不禁令人悄然生敬。
 
微信图片_20210511222009.png
 
早在1986年10月,入伍两年21岁的他积极要求进步,已是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当时就在日记本里发下这样的宏愿:“面对祖国经济科技暂时落后的状态,作为中华儿女,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是不足取的,正确的态度是发愤图强,干!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落后的面貌。”
从那一刻起,老文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这个誓言!并在后来的日记里写道:自己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干到底!干革命,干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能干出成绩!
 
 1990年5月,在部队里表现优异的他已转为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志愿兵,兴高采烈的他却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文字:转为志愿兵我很高兴但不是最终目标,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宁和富强做贡献!为国为民才是我的理想,国富民安是我人生的目的!
1991年1月又写到:我能有今天的一切,是党,是祖国,是人民给予我的,而我为党为人民做的还很少很少,经(今)后我要像雷锋同志那样,一切为了党、人民、祖国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雷锋式的解放军战士。
 
言为心声!多年以后,已是一名成熟的共产党员的老文更是写下这样的话,“共产党人应该是:鞠躬尽瘁,死尔(而)后于(已)”。力透纸背的文字特意加黑加粗,短短的15字还出现了3个别字,后又涂改纠正。但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坚定发出的铮铮誓言,丝毫不贬损老文对党的忠诚和担当!读到此,令人心头一震,感佩万千!没想到……
而在近几年他的《蒲川乡“四群”教育工作民情日记本》和《蒲川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手册》里,则读到两则这样的记述。
 
微信图片_20210511222012.png
 
◇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天气太热,气温太高,来到米果村烟(地),走了一圈,满身大汗。-----烟叶长势很好,-----机耕路进度也很快,栽秧前完工不成问题。到今天为止。全村共烤烟叶26窑,烤出来的烟叶成色都很好。
 
◇ 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大雨。
今天我们一行4人到米果村进行低保户入户调查,一共调查了40多户,效果很好。调查完后,每家户主都认真地捡(签)了名字。
 
朴实的文字,记述的只有工作的进展,完成工作的轻松喜悦,由衷地为群众丰收的叫好,不叫苦不喊累,这就是一个基层干部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它透露给人们一个强烈的信号:不管晴天大雨,无论周末假日,也不管工作量有多大(40多户),心里始终装着挂钩村群众生活冷暖,牵挂着百姓生产增收的老文,就这样一直走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
类似这样的记述不胜枚举,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一名基层公仆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和无私奉献,宣示着一个共产党员感恩报国的拳拳忠心与实际行动。
5月5日,蒲川乡党委政府追授文德维同志为“蒲川乡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全乡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你把群众举过头顶 群众就会把你放在心上
 
“老文叔”走了,赶集日的大喇叭里再也听不到他亲切而又幽默的声音,村庄的道路上再也看不到他奋力蹬着自行车前行,执勤点再也看不到他坚毅的身影......但他却永远地活在了乡亲们和同事们的心里。
诚如文德维摘录的名言警句所言:生命对人类来说很短促,我们只有通过美德才能将生命的价值永存于辽远的后世(莎士比亚)。这是他理解并认同的生命价值观。他永远不会知道,他一生践行孜孜以求的这种价值观,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和辽远的缅怀。
 
微信图片_20210511221908.png
 
网友上善若水留言:
他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疫情防控斗争中冲锋在前的一线楷模;党史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文德维同志一路走好!
 
网友林溪留言:
老文,给我的第一印象——身材魁梧,黑脸大胡子,外表挺凶令人生怕!与他相处的一年多时光里,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是他的真实写照。黑脸的背后是光明磊落,“凶神恶煞”面孔的背后是暖心的服务;老文有三宝:单车、喇叭和制服。下甲到清河到卡点,他单车出行了大半辈子,他手持喇叭维护秩序已是蒲川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羡慕他有穿不完的制服,其实是脱不下的责任!无论街天还是日常,有事找老文——妥,聊天找老文——乐,做事学老文——稳,生活学老文——和!老文的突然远去,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习惯,更会让更多的人怀念他,也必将激励更多后来者坚守初心不懈奋斗!
 
这是蒲川乡民众发自肺腑的深情告白和深切缅怀,也是对文德维同志优秀品质的一个准确生动诠释和注脚!
5月5日,蒲川乡党委政府追授文德维同志为“蒲川乡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全乡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5月8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来唁电,致以深切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值班总编:郇咏  责任编辑:万贵全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