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阐述了关于人类历史由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具有鲜明的人类全球化发展的思想特征,是邓小平形成全球化战略观的重要理论基础。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以独具特色的思想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我国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的重要理论指导,是我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应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和逆全球化挑战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w9H中国通讯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世界历史 邓小平 全球化战略观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理论立足于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大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战略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理论,深刻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对我国趋利避害,实施正确应对之策,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的重要思想旗帜,也是目前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逆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形成了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发展,人类社会必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各民族历史也必将成为世界历史的理论,成为深刻认识当代全球化的社会历史根源,解读当代全球化加速发展趋势的理论钥匙。
(一)用“世界历史”的概念表达了全球化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分工和人类交往的普遍化,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联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才开始摆脱以往单个的、地域性的存在方式,发展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他们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276页。]他们用“世界历史”的概念深刻表达了全球化思想。
(二)深刻揭示了全球化本质及其根源。马克思恩和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必将造成经济全球化,其根本动力是由资本无限增殖的扩张本性决定的。这种本性决定了资本越发展,构成资本流通空间的市场就越扩大,使 “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扩张的最大极限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三)深刻剖析了全球化的两重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方面,全球化形成了世界统一市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另一方面,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必将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桎梏,“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当前主要的斗争。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89、241页。]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由于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各种本质性弊端而最终走向灭亡,被新的社会形态代替,这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局。
(四)科学预测了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他们立足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的预测,指出:“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277页。]他们预测,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化,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各种本质性弊端,因而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必然孕育共产主义这种新社会形态,并最终成为代替资本主义,实现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崭新发展阶段。
二、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邓小平以其卓越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阐述了全球化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战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战略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一)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主题。邓小平深刻洞察和科学判断上世纪70年代末冷战日益不得人心、经济全球化高潮初步显现、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和要求和平发展的力量日益增长等世界大势,提出了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全球化时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大论断。
(二)系统阐述了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交往和发展国家间关系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邓小平洞察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影响,揭示了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条件下,国际交往和发展国家间关系必须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强调坚持国家利益作的最高准则,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淡化意识形态,把国家的根本利益、主权与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反对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或搞阵营对抗,准确把握了国际交往、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和重点。
(三)明确提出对外开放是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国策。首先,他强调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然后国家和民族都不能离开全球化独自获得发展。其次,他明确提出全球化时代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开放的对象既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也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既是经济方面的开放,也是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开放。再次,明确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基本手段,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作了完整阐述,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强调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与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四)明确提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推进全球化的基本准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他强调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最好的方式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恶化国际关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新境界,指导我国正确应对了全球化挑战,解决了我国外交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重大复杂难题,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工作新局面。
三、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是中国应对21世纪全球化挑战的思想基础
尽管邓小平没有使用过“全球化”概念,但他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明锐洞察,对中国应对战略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卓越的全球化战略观,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旗帜,也是目前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逆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参与全球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为基本原则为基础,深刻审视全球化时代特征深入思考当代中国实际,高屋建瓴,审时度势,以宽广的视野认识时代发展主题和发展态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战略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一重要思想理论成果,是我国及其他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抓住全球化机遇,正确应对风险挑战,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推进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具有重要的世界性意义。
(二)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为中国应对21世纪全球化挑战奠定了重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了重要成就,充分证明了其思想理论的科学性。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立足于当代中国如何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与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目标具有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高度一致性,是我国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应对21世纪全球化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三)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对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邓小平认为,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的发展与全球的发展是互动的,中国和平发展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机遇,在全球化条件下,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应以合作共赢作为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以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为基本前提。他关于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思想对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推进全球化向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方向正确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深入认识全球化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邓小平全球化战略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深入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态势,积极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正确应对全球化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全球化历史进程,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郭宸利,女,彝族,云南省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学研究。
李杰,男,云南省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影视人类学摄制与研究所所长,政工师,主要从事影视人类学、民俗文化研究。
值班总编:郇咏 责任编辑:万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