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发星:群众贴心人 脱贫领头羊
时间:2019-12-03 10:22:23 来源:
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马彩萍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马彩萍)今年44岁的杜发星,2015年被派驻到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4年,他凭着一股子踏实认真的工作劲头,以党建促扶贫,以合作社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杜发星担任第一书记的红柳村2013年建立村委会,是一个有455户2100余人的纯农业村,村民都是因城市扩建搬迁安置而来的,没土地、无资源,村民收入主要靠在市区打工,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后,杜发星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尽快让群众甩掉后进的帽子,怎么样让百姓尽快走出贫困。
杜发星告诉记者,“通过去外地观摩考察,回来后就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寻找和其他村的差距,下决心要迎头赶上,不能没有作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在村里全面走访后,他了解到红柳村村级组织涣散、村民迫切需要提高收入、村合作社带动力不强等现实问题。杜发星决定把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放在尽快建立健全村党建工作上,他和驻村工作组一道多方寻求破解红柳村村级经济发展瓶颈的办法,出点子、跑项目、搞协调,努力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谋发展。
以党建引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合作社为载体,发挥“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进一步延伸放大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条上带民致富的积极效应,这是杜发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想到的办法。
从“输血”到“造血”,几年来,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红柳村党支部从为社员和农户提供农技培训,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建立党支部和合作社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议探讨经营发展等问题为出发点,帮助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模式规范运行。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仁达合作社已成为格尔木市标准化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先行典范。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仁达合作社总是游人如织。游客可以去温室大棚里采摘,可以去池塘钓鱼,还可以购买枸杞、鸭蛋等生鲜农产品。茄子、西红柿、黄瓜……仁达合作社的果蔬种植品种已近20多个,注册的“大头哥”商标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杜发星说,“合作社以党建为引领,目前在合作社就业的村民有200多人,合作社通过牲畜代养模式,带动村民养殖八眉猪,拓宽增收的路子。同时鼓励周边村子入股合作社,可享受每年股金10%的固定分红。这样,既充实了村集体经济,也让合作社发展壮大。”
通过几年努力,合作社取得了较好收益,年利润达200万元左右。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看着村民的日子变好了,但村里的环境且依然如旧,杜发星又积极协调组织帮扶单位共同发力,争取帮扶资金,实施了村道硬化项目,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全力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活生产条件。
仁达合作办公楼墙上的红色党旗和“抓党建促发展”的标语格外醒目。杜发星表示,村党支部要充分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第一书记首先要率先垂范,带动身边的党员,现在村里的每名党员作用都发挥得非常好。”
现如今的红柳村,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群众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变化,昔日的贫困村正酝酿着精彩蝶变,期待着振翅高飞。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EMP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