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关注 > 正文
青海:在聚力增进民生福祉中发挥民政作用
时间:2023-07-13 14:57:47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7月13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开展“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青海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苏磊红向大家介绍民政在助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面的情况。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2532355178963153657&skey=@crypt_bc886f9c_34c858ed0e46db67f8baee5be7a4809a&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今年以来,青海省民政系统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自觉把民政工作融入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凝心聚力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累计投入民政事业经费45.19亿元,投资2.28亿元实施57个民生项目,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有效履行了民政部门的政治职责、基本职责和爱民职责。
扎实履行民政政治职责
始终坚持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重点在主题教育和乡村振兴中彰显民政政治属性、展现民政政治担当。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决落实中央和青海省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系统谋划、精心组织,先后29次召开党组会、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推进会、中心组学习会等部署推进,并通过开设“民政大讲堂”、集中举办专题读书班、组织辅导讲座和宣讲比赛等加深理解、增强实效。民政厅党组各成员牵头开展包联指导基层和重点课题调研,解决四个方面的基层实际问题,形成5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坚持把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贯穿主题教育始终,针对检视出的问题制定落实19条整改措施,制发修订20项规章制度。注重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建立厅系统各党支部“为民办实事项目库”,梳理实事项目55项,采取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的方式逐项推进落实,切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深刻领悟省委陈刚书记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六问”的政治要求和青海省党员干部违规吃喝“十严禁”规定,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印发实施方案,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具体措施和相关配套措施,全员签订《廉洁自律公开承诺书》,推动厅系统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走深走实。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及时召开青海省民政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出台2023年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乡村治理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并针对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期盼,研究确定7个方面28项整改措施、10项助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10项民生实事项目,倾力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加强动态监测和帮扶救助,摸排困难群众64.8万人(次),认定低保边缘对象19.02万人,特别是针对乡村振兴部门反馈2022年度人均年收入低于一万元已脱贫家庭中未纳入低保、特困的人员进行重点摸排,将符合条件的9934人纳入保障范围。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救助服务格局,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政策,有效保障青海省28.3万农村低保对象、1.52万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和19.4万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重病重残人员基本生活,并开展农村临时救助6.65万人(次),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0.29亿元,惠及农村牧区困难群众36.47万人(次),坚决守住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扎实履行民政基本职责
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主责主业,持续推动民政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在更好地服务保障群众的同时,实现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情怀。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着眼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等社会救助领域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健全救助制度机制,加快完善分层分类多元参与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扎实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进一步提高临时救助效能,有序推进社会救助提档升级。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和“社会救助监管效能提升年”活动,深入排查整治社会救助领域潜在风险和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在青海省实现了“一部手机办低保、困难群众零跑路”,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上半年,共为青海省35.25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救助补助资金9.01亿元,为1.7万特困供养对象发放1.29亿元,为7.28万临时遇困群众发放1.23亿元,青海省社会救助低收入人口核定和监测工作被《人民日报》刊登报道。全力推进青海省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经常性开展困境儿童关心关爱服务活动,累计为4877名困境儿童分类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669万元。狠抓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街面巡查1.3万次,发现并救助遇困群众2101人(次),成功寻亲40人,落户安置24人。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致力于夯实基层基础,以整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多、机制牌子多、不合理证明事项多等问题为抓手,坚持把村级组织减负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会同相关部门制发《青海省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具体措施》,梳理制定了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工作事项、依法协助工作事项、减负事项三个清单指导目录,为基层干部“瘦身”“松绑”,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狠抓社会组织培育监管,结合主题教育强力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制发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社会组织登管分离实施意见等文件,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并向民政部申报将青海省作为“十四五”期间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与联合执法观察点,上半年,青海省成立登记社会组织70家、注销登记133家,列入“红名单”16家、活动异常名录39家、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17家。出台青海省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实施细则、县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社会工作东西部协作“牵手计划”,组织青海省社工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和考前培训,今年报考人数较去年增长65%,达到3929人。基本社会服务方面。贯彻落实《青海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认真组织“万千百十”养老民生实事工程,累计投资9772万元为12万名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落实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综合补贴等制度,惠及近35万老年人,安排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751万元用于支持西宁、海东、海北、黄南、玉树、果洛六个市州共计不少于15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探索推动100个村设立具备助餐及日间活动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点(站),重点打造50个社区养老服务点(站),有效满足了各族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西宁市被评为全国“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成为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予以激励的10个市(区)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唯一进入国家激励名单的地区;海东市成功申报2023年全国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争取中央资金1351万元用于支持适老化改造和居家养老服务。强化殡葬服务能力,得到民政部认可并在全国推广交流。着力解决群众办理婚姻登记“多地跑”“多次跑”等难点堵点问题,今年6月底,青海省婚姻登记实现了“省内通办”,推动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全力保障婚姻高峰登记日服务,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投入资金768万元,实施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精康融合”三年行动和精神障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切实提升了残疾人服务保障能力。
扎实履行民政爱民职责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所急所忧所盼,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办实事办好事:在关爱老年人方面。筹集资金490万元,组织30名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驻5家省级医院协助开展“导诊”服务,为5个异地搬迁安置点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疾病预防知识普及、健康体检,安排省福利慈善医院赴各地筛查救治患眼疾的困难老年人。在关心儿童成长方面。筹措项目资金380万元,为青海省困境先心病儿童进行免费筛查评估及手术治疗,为部分小学捐赠智慧教学设备和防寒校服。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筹措资金48万元,为联点帮扶村新建保鲜库一座。动员引导有实力的省级社会组织到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或联点帮扶村开展技术指导、就业引导等针对性帮扶工作。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筹集资金130万元,在青海省范围内开展困难残疾人筛查并免费发放康复辅助器具、医疗器械等。以“温暖三江源”为主题,向困难群众发放价值860万元的御寒衣物,让他们“有衣暖身、有爱暖心”,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满足广大民政服务对象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升民政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Fw5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