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光伏扶贫:农牧民的“阳光银行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8月28日,记者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上梅村,村民多哇才让正在与其他几个村民打扫村道路。
“我今年被聘为村里的治安员,除维护村里的治安工作,我还参与环境整治等工作,每月工资1500元,这份收入占我们家庭年总收入的一半。能享受到政府的光伏扶贫政策,感觉生活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幸福。”
上梅村第一书记党国武告诉记者,作为光伏扶贫的受益村,上梅村为贫困户共设置绿化员、护理员、保洁员、值班员等23个公益岗位,上岗的贫困户个个精神饱满。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照亮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路,让群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据介绍,光伏扶贫项目的扶持资金,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形式,帮助贫困人口增收,杜绝“一光了之”、政策养懒汉。
记者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扶贫电站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光伏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在蓝色的光伏电板下,洁白的羊群在悠闲吃草、休憩。
羊群的主人王玉成是共和县铁盖乡上合乐村的村民,他家的300多只羊在这里已经吃了一年半的“免费大餐”。
“光伏电站的草长势好,羊群爱吃。电站在建设时还专门把光伏架加高到离地1.2米,便于我们的羊群自由穿梭、吃草,这样一年下来可以为我节省4000元饲草料钱。” 王玉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海南州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代合楼说,当地牧民的羊群来光伏电站吃草,牧民受益,电站也受益。羊群可以充当起除草“义工”,为电站省去除草费,同时也为冬季防火起到里重要作用。
光伏扶贫一举两得,既帮扶了贫困户脱贫,又发展了新能源。2018年12月31日并网发电的海南州光伏扶贫电站扶贫效益凸显,目前以“飞地”模式在海南州光伏园区建成11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占地面积1515亩,总装机容量50.5兆瓦,扶持带动全州173个贫困村的72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根据《海南州光伏扶贫项目收益管理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净收益的60%用于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40%用于设置公益性岗位,扶持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实现劳动取酬。今年,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光伏扶贫发电收益的80%用于贫困户增收,20%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截至今年7月底,海南州村级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33亿度,总收益9867.59万元,全州173个贫困村平均每村收益57.03万元(2019年总收益达6210万元,全州173个贫困村平均每村收益36万元)。” 代合楼说。
近年来,青海省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为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青海省已建成4类光伏扶贫项目,装机规模73.16万千瓦,占青海省光伏容量的8%,年发电产值预期8.8亿元,扶贫收益5.7亿元,带动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占青海省贫困人口的52.5%。光伏扶贫已成为青海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新抓手。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jMY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