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资讯 > 正文
青海省德令哈:驱“盐”化“碱” 唤醒“沉睡”的耕地后备资源
时间:2024-03-29 21:40:21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德委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德委)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结合土地整治项目,通过科学改良土壤、推进适土适种、引进优质品种等措施,在盐碱地上打造了6.6万亩高标准饲草种植基地,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饲草作物,并积极打造草畜一体化全产业链,有效提高盐碱地利用水平。
改造改良,唤醒“沉睡”的盐碱地。开展盐碱地专项普查,从土壤质地、盐渍化程度、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等因素分析盐碱荒(草)地开发潜力,梳理盐碱地16.7万亩。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结合土地整治项目,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陆续将利用相对条件好,提升难度小,增产潜力空间大的盐碱地改造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盐能降”的良田,初步实现了治碱、补地、增粮、惠民的预期目标,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为全州乃至全省盐碱地改造改良提供了示范样板。目前,全市耕地播种面积较十三五末新增13.3万亩,达到33.3万亩,种植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科技赋能,盐碱地变身“饲草基地”。按照“优种适土、改土利种”工作思路,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肥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运用自主研发的高寒区饲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作为物理改良手段,结合碱水沉降和土壤置换等工程改良措施,建立500亩核心技术示范区3个,100亩试验基地2个,成功改良盐碱地4.1万亩。积极引进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农业农村部西北耕地保育与边际土地改良重点实验室,通过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综合改良集成技术应用,将4.3万亩盐碱地开发成了优质饲草种植地,建成全省最大的集中连片饲草种植基地,初步构建“科研试验基地+示范展示基地+基层农技推广站点+新型经营主体模式”为范例的“两地一站一体”“产学研推结合”的协同推广机制。
由点扩面,打造“草畜一体化”全产业链 。在大力发展饲草产业的基础上,按照“以草定畜、以畜促草、草畜互动、共同发展”的“草畜一体化”发展思路,组建牦牛科技产业园,实施10万亩饲草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逐步形成饲草种植、牦牛养殖、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粪肥还田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着力打造“草业公司+饲草基地+牦牛养殖基地(场)+牛羊肉及饲草加工+有机肥加工+合作社+农牧户”草畜一体化全产业链。以“柴达木盐羊”品牌进入杭州亚运会餐桌为契机,依托柴达木电商绿洲线上销售平台,以及消费帮扶系统、“832”平台等渠道推介特色农畜产品,2023年对外销售特色农畜产品1.7万吨。启动“三地百柜”建设,积极在全国中心城市设立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体验店、专营店,在浙江杭州设立德令哈特色农畜产品物流仓和展示体验馆,在车站、机场、加油站、酒店等重点部位设立绿色有机农产品展销专柜,持续带动农畜产品销售,不断提升全市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
 
 

                                                                                                     值班总编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ShM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论坛交流平台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