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推“粮改饲”玉米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9月4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牛必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青海省小寨良种试验站联合承担的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青海农牧交错区“粮改饲”玉米新品种繁育推广技术体系建设》进行了中期评估。专家组实地察看了乐都区高店镇玉米制种基地和新品种鉴定示范基地、湟源县大华镇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基地、湟源县申中乡和大通县黄家寨镇青贮饲用玉米示范基地后,一致认为项目针对青海省玉米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品种不突出,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杂交制种技术不配套,以及提质增效等技术难题,在杂交育种和良繁推体系建设、开展关键主推技术集成等重点任务的攻关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首先,玉米主导品种的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的建设取得突破。依托项目培育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四种熟型的粮用和青贮饲用玉米新品种4个,其中,极早熟粮用玉米新品种克玉17在青海省湟源县大华镇池汗村海拔2600米的区域内种植成功,突破了青藏高原海拔2500米以上粮用玉米不能正常成熟的局限;早熟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青早510在青海省玉树市称多县海拔3800米的区域内青贮饲用种植成功,突破了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青贮饲用玉米不能正常生长收草的局限。同时针对青海高原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农业自然条件,研制青海省杂交玉米制种技术规范,为青海高原杂交玉米制种提供技术支撑;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店镇和互助县哈拉直沟乡、海南州兴海县唐乃亥乡多点建立高原玉米杂交制种基地,平均单产达到200公斤/亩以上,为实现青海玉米种子自给打开了良好的开端。
其次,近几年来青海省“粮改饲”玉米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极大推动了青海农区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粮改饲”玉米产业发展的核心“青贮饲用玉米”,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农牧交错区种植玉米棒子上的籽粒达不到正常灌浆时期,存在青贮玉米的粗蛋白质含量和干物质含量偏低,达不到高产优质的目的。为此,项目组在青海省湟源县大华镇和民和县峡门镇开展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制定青贮玉米与豆科饲草作物毛苕子混合种植模式,使饲草产量达到8吨/亩以上,粗蛋白质含量达到7%以上,干物质含量达到20%左右,有效提高了高海拔冷凉地区青贮玉米饲草的产量和质量,将会不断扩大饲草料的供应,减轻草场负载养畜,有利于牧区生态植被的保护和生态畜牧业的顺利推进。“青贮玉米与豆科饲草作物毛苕子混合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有利于构建青贮玉米大田最优的群体结构,通风通气透光,病虫害发生少,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豆科饲草毛苕子可固定空气中氮素供给玉米作物吸收,可减少氮素肥料的施用,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水平,保持土地持续生产能力。
项目的整体推进加快了青贮饲用玉米良种繁育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不断提升玉米作物的生产能力,为推进青海省玉米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生态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优质饲草料补给,极大促进农牧结合,草畜联动,为全面落实“一优两高”战略,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nqQ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