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资讯 > 正文
联劝U积木资助项目“琼达的天空”海南州少数民族困境儿童赋能计划圆满结束
时间:2020-10-11 11:00:04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2020年9月,为期一年的“琼达的天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困境儿童赋能计划”告一段落。本次汇报演出邀请海南州教育局、兴海县教育局、兴海县一完小校长及受助学生参加,西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李甲汇报了项目成效、受助学生呈现了项目作品、学生代表表演了各自特长,一件件成果展现着研究会的各位老师和孩子们深厚的情谊,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Dfk中国通讯社

99ec47029757952d5cdba12d609e219.pngDfk中国通讯社

“琼达的天空”是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U积木计划资助项目。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一直致力于让民间公益拥有互信、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环境。U积木计划旨在资助靠谱的民间公益组织回应更广泛的儿童需求,关注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发展、安全保护、社会融合等。这一次,联劝公益给青海藏区的困境儿童们带来了极大的支持。
一年的时间说慢也慢,说快也快,结项汇报时,孩子们都十分不舍,纷纷问:“你们下一次什么时候来啊?”回顾一年时光,孩子们都长大了不少,也改变了不少。最明显的是,一年前,那羞涩的,拒绝的微笑,而今变得友善又自信。
成果汇报时,孩子们的作品堆满了整个会议室,里面饱含着他们一年的成长和努力。阅读手册是一页一页亲手做,亲手写的。不太会写字的小孩子就认真地画上去。从一开始的歪歪扭扭,到最后能写上一整句话,孩子们其实付出了很多;一幅幅油画,描绘出了孩子们眼中的家乡,色彩调和也十分有藏地风情,这或许就是他们融于骨血值得骄傲的特色;阅读成长手册的每一页,都有他们思考的过程,也是他们成长的印记。
那整整一本个案记录,更是记录了他们的心路历程,虽然年纪尚小,却也经历了十分不易的事情,虽经历了十分不易的事情,却又那么具有生命力,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关爱,他们就能获得巨大的成长。这一年,获得成长的不仅仅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还有参与项目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这是一场心灵的相互慰藉。
琼达的天空同时受到共青团青海省委、九三学社青海省委、青海师范大学、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兴海县教育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赛银奖、第八届中国慈善项目大赛铜奖、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全国十佳案例奖、共青团中央伙伴计划四星项目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c78c9eb5fe00f1d73244cb41c8a5aa4.png
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诚然,险远之地有美景,比如青藏高原,常常是文艺青年向往的地方。但在藏区深处,大草原上,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却没法拥有大城市的福利制度和美好生活,他们有着自己的现实困境。
在联劝U积木计划的支持下,“琼达的天空”让我们能够为藏区的困境儿童,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与我们的愿景不谋而合。做公益难在细节,如同联劝公益“一个鸡蛋项目”,坚持一件小事也会带来巨大的力量。藏区环境特殊,有自身的文化和困境,需要我们民间公益组织自下而上,做到细处,结合当地实际,切实为藏区儿童带来福利。
兴海县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条件十分艰苦。这里地处偏远牧区,教师待遇低、环境艰苦,流动性非常大,致使孩子们无法接受良好而持续的教育支持。
藏族人以传统的放牧、挖虫草、打零工为生,普遍文化程度低,尤其是困境儿童的家庭,父母离异或群族外出,儿童往往无人照管或由祖辈照料属于普遍现象。藏区地域辽阔,孩子们住的地方十分偏远,所以这里的孩子们一年级起就寄宿学校、每上学十天放假四天,与家人长期分离,缺乏关爱,疏于照顾。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自我认知、社会交往能力薄弱,社会实践缺乏,很容易出现行为偏差。
项目伊始,孩子们普遍内向,羞涩,沉默寡言。个别孩子经历了极大的家庭变故,十分缺乏安全感。还有很多问题隐而未发。有些孩子家庭条件十分艰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仅仅维持生计就已十分不易,自然难以关照孩子的内心健康。
a35f121f87091fd566c3b1891c8aff5.png
万事开头难,和孩子们建立好信任关系,才能够建立起良好运转的长效机制。琼达的天空第一阶段以建立困境儿童档案;困境儿童个人能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志愿者能力建设培训四个角度逐步实现心理健康课程本土化的实践。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经过一年努力,我们建立了藏区儿童心理健康动态数据库,实现了藏区儿童心理档案建设零突破。通过建立兴海县民族寄宿小学困境儿童档案,我们得以了解、预防、干预困境儿童的心理情况。
在做个案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与他们拉近了关系。很多孩子由于长期和父母分居,甚至被遗弃等问题,刚开始一直封闭自我,但随着个案的深入,孩子们纷纷敞开了心扉。
实际上很多孩子十分孤独,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里,或者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和我们做个案的过程,竟然也是他们唯一的倾诉方式。经过一年的干预,很多孩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很多孩子主动和我们交流,会和我们倾诉许多内心的秘密,甚至是难以启齿的尴尬瞬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际上,真正能够帮助孩子的,正是孩子自己。“助人自助”才会真正起到长时间的作用。因此,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将“赋权”理论运用到社会工作服务中,赋予困境儿童权利,帮助困境儿童挖掘自身的能力,引导困境儿童激发潜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培养困境儿童自我认知能力、阅读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等多方面能力发展。
项目开始之初,很多孩子连汉语都不会说,会说一点的也羞于交谈沟通,就连彼此之间都少有交流。经过一年的陪伴与共同努力,孩子们的表现都大有进步。大一点的孩子更是变得积极主动,愿意主动沟通,积极承担责任,为大家翻译,组织大家进行集体活动。而他自己的学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一个小女孩虽然年纪小,但一口汉话却越来越流利,总是帮这帮那,忙前忙后。
07e4b8d3b7f1f7dd33b1414d96c16b4.png
记得一开始,孩子们对自己的评价都不高,即使相对优秀的孩子对自己也没有自信。经过一年的相处,再问孩子们时,大家纷纷表示:“我是棒小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闪光点,也能干到很多事。
实际上,藏区居民以放牧为生,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交流少,亲情往往就是一个称呼上的关系,相互之间的感情表露较少,使得亲子关系淡薄。大部分困境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老人的年龄普遍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不能给孩子帮助,平时也很难和孩子有效的交流。在寄宿学校,学业繁重,活动单一,为了方便管理孩子,还要加上晚自习,上完就睡觉,尽量不给孩子留单独活动的时间。课外活动形式单一,也非常少。因此,孩子们普遍缺乏社会交往能力,有的时候同班同学都有不认识的情况。
通过一年的陪伴和引导,加上多种多样的团队活动,孩子们普遍有了团队意识,同伴意识,交到了新朋友,也学会团队协作的方法。并且开始渐渐的关注他人,学会承担责任,也愿意去结交新朋友了。特别明显的是,他们不再羞涩,见人就躲,反而会迎上前来,对你微笑,看看你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为了让项目成效可持续发展,长久化,常态化,也影响更加广泛的人群,达到长期帮扶的效果,我们组建了本土志愿者团队。
通过教学手法培训、观摩教学、实践活动赋能教师,经过一年的跟进,教师志愿者逐步掌握整套的困境儿童帮扶策略和可以运用在教学中的具体帮扶手法并实施可持续的、自主的儿童关爱课程及活动。本土教师更能明白孩子们的情况,也能更好的与孩子们沟通。在明白了孩子们不仅生活和学习需要关心,心理健康也需要关注之后,很多老师都纷纷学习相关知识,愿意去给孩子投入更多更专业的关怀。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