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云南讯(记者 李欣功 通讯员 田 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丽长卷中,蜡染技艺如同一颗璀璨的宝石,散发着独特的光芒。马楠蜡染蓝底白画精致大方,曾被昭通市作为“国礼”馈赠加拿大国际友人, 伴随马楠苗家儿女两百余载,被冠以“布艺上的青花瓷”的美誉,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www.cnatv.com.cn7Ff中国通讯社
传承:培育新人才
一尺蓝布,一把蜡刀,一钵温热的蜡,铜刀作笔,蜂蜡为墨,从南到北,有苗族生活的地方就有蜡染,十指春风,将这古老的制作技艺流芳传世,一绘千年。
王秀芬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楠蜡染的传承人是马楠苗寨的骄傲。在退休前,她在马楠苗族彝族乡服务百姓做了20多年婚姻登记工作,退休后,她仍然传承弘扬马楠蜡染非遗技艺。
第一次见到王秀芬,是在10年前,与云南日报记者姜定才和云南桥头堡建设栏目编辑杨涛源所带领的采访摄制组一起到马楠苗寨采访。
(马楠蜡染套装)
吃过早点,采访组从马楠乡集镇兴隆村出发,驶向马楠苗寨,一路走一路拍摄马楠云海美景。
马楠的深秋,晨雾退去,湛蓝的天空看不见一丝云,路边三五成群的羊儿津津有味地啃食嫩草。从马楠村穿过国道213线昭永公路的界碑石,向左拐下行,5分钟就到达马楠苗寨。
马楠苗寨历史悠久,是永善游击队成立的遗址。后来,马楠乡将这里改造为蜡染坊,提供给王秀芬和她的苗族姐妹们制作、传承蜡染技艺。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是马楠乡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永善县的苗族群众换上新衣,欢聚马楠10万亩天然草场“耍花山”。多年来这一习俗一直传承,花山节已发展成为永善县苗族儿女展示蜡染技艺的一个平台。2023年,从马楠村到羊洞子,五六万游客来到马楠乡参加这一盛大的节会。
(马楠花山节上身着盛装的小“达溜”)
“马楠蜡染以蓝色棉布为底,用天然蜂蜡手工绘制,纹样有文字、图腾、符号、花鸟等,简单而大方,刺绣锁边镶嵌,经久耐用。”王秀芬说,马楠蜡染大都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男女老少都喜爱。
“蜡染是苗族儿女穿戴的日常所需,我有义务和责任把蜡染技艺传承下去。”王秀芬在马楠苗寨长大,从小就跟着父母和亲戚在蜡染坊学艺,先后被市、县派到贵州学习,参加昆明文博会等大型会展,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
工作之余,王秀芬大部分时间都在蜡染坊,组织马楠苗寨50多名年轻妇女,一起加入蜡染制作团队,共同致力于传承与发扬马楠蜡染非遗技艺。赶集时就用蜡染换钱,增加他们的收入。早期时候,蜡染坊制作的蜡染很抢手,价钱从二三百元卖至四五百元,好的蜡染一件能卖到千元。
(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传承人王秀芬手把手指导学徒)
近年来,马楠乡加大非遗资源挖掘,成立蜡染协会,大力宣传蜡染、刺绣非遗文化,每年举办免费培训班,培育年轻非遗传承人,推动非遗文化遗产传承。在王秀芬的带动传承下,张敏、刘光美、杨世翠等一批青年蜡染新秀崛起。张敏和杨世翠还把蜡染店铺开到永善县城,杨世翠被命名为昭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7Ff中国通讯社
融合:寻求新机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马楠蜡染的历史,大约在200多年前,苗族同胞从贵州威宁迁徙到马楠乡虹口、老铁厂、马楠苗寨,他们由于交通闭塞、生活环境恶劣,长时间自耕自食、自织自衣的生活方式,使得马楠乡苗族布艺品、蜡染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延续。
马楠蜡染图案古朴典雅,线条流畅,一直保持蓝底白画至简的风格,融入当地山水自然风光,带着特有的高山民族风情,是新时代马楠苗族儿女拼搏奉献精神和对生产生活的美好憧憬。
(马楠苗族服饰)
通过这些年的世代传承,马楠蜡染技术也日趋成熟,蜡染做成服装、服饰、床上饰品等,成为苗族年轻人结婚和节庆馈赠礼品,其独特的高山民族风情,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一枝独秀。
2006年,马楠苗族芦笙舞、蜡染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012年1月,马楠乡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成为主流,蜡染市场受到冲击,为更好地传承马楠蜡染,推动马楠蜡染产业规模化发展,将“老手艺”与现代生活相连,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永善县转变发展理念,注重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着力补齐硬件短板,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依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出马楠旅游高山草场、民族风情、乡村休闲“三张牌”,通过举办苗族花山节、枇杷文化旅游节,展示体验非遗技艺,挖掘市场潜力,做大做强蜡染产业。
(马楠蜡染新品:围巾)
2021年,永善县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观光栈道、云上草原露营基地,改造了景区公路、水电通讯设施及民族村寨的民居。2023年,马楠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创新:焕发新活力
传统的马楠蜡染需要历经织布、点蜡、靛染、煮漂、漂洗等步骤方能制作完成,工艺程序相对繁琐,能够熟练掌握蜡染技艺的人很少,即便有销路产能、产量也很难上去,面对市场竞争等压力,永善县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扶持培育文产企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023年10月,在负责人左林的张罗下,组织手工织布技师和画娘队伍12人,精心筹备下,成立永善县“善”韵好礼文化礼品馆,除了经营传统蜡染,主攻研发蜡染、伴手礼等文创产品,拓展市场空间,壮大蜡染产业。
(“善”韵好礼马楠专柜展品一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脑绘画、美工在精细方面远远超越传统手工制作,“善”韵好礼文创艺术工作室团队到贵州安顺市等实地考察,见识了织金蜡染系列产品的巧妙构思,让设计者罗滨脑洞大开,将工艺美术理念嫁接到传统蜡染之中,用艺术改良蜡染。
在文创产品研发中,罗滨发挥在设计领域的特长优势,把自己绘画工艺融入创作当中,与马楠蜡染技艺现代居家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以“云上草原·浪漫马楠”为灵感源泉,在传统民族文化中加入光影、结构等元素,让现代审美与“民族风”的创意碰撞,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创作团队结合市场需求,重新定位产品开发的方向、风格、领域,将马楠蜡染与大理、乌镇等地的扎染技艺有机结合,运用立体裁剪、抽褶工艺等先进技术,改良蜡染手包、帽子、挂画、手链、围巾,开发了礼服、居家、首饰和茶具饰品系列文创产品28种。
(蜡染新品帽子饰品)
除科技融合外,工作室坚持环保健康的创新理念,大胆尝试跨界融合,用原生态荞壳代替海绵枕芯,用马楠国家优质毛细羊毛作为文创产品原材料,充分展示了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集苗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为一体。在弘扬非遗的同时,活态传承蜡染非遗技艺,既产生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又彰显社会效益,传承保护非遗技艺,赋予了马楠蜡染新的生命力。
2023年10月,永善县苗族蜡染系列文创产品被评选为昭通市“十大文化旅游品牌”。
一套套服装,一顶顶帽子,一个个玩偶,一件件首饰组成的蜡染文创产品,花山节上数万游客化身马楠蜡染的代言人,为“善”韵好礼创作团队点赞,共同守护这一抹上千年传承的蓝白技艺,让幸福的日子更幸福。
值班总编:郇咏 责任编辑:万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