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四川讯 www.cnatv.com.cn/(特约记者 陈文举 通讯员 陈俊桦 )4月17日,四川盆地大川中苍溪-南部地区三维勘探项目钻井生产进入紧张的冲刺收尾阶段。天刚蒙蒙亮,钻机操作手张孝均已带领工友到达工地,启动钻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月初,春节刚过,张孝均就跟随中国石油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钻井工程中心第一钻井工程队,早早赶赴工地,投入到新项目的钻井生产中。从剑阁高难工区开始打井,到转战大川中项目工区,张孝均和机组同伴总是冲锋在攻坚克难的最前沿,施工进度名列风钻类机组前茅。敢挑重担,敢啃硬骨头,浑身时常沾满泥浆的张孝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伙儿都佩服的称他为打不垮的“泥人张”。
时间是挤出来,进度是抢出来的。打井两个月来,张孝均机组总是在与时间赛跑。“我们每天早上天不亮起床,打着电筒上工地,天刚亮就开钻打井,天黑时分收工,早饭、午饭都带上工地吃。”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张孝均把机组每天的工作安排得很紧凑,将生产时间利用到最大化。即便是在春雨绵绵的雨季里,他们也毫不放松的坚守在工地上,雨稍停歇抓紧时间打井,雨来就近避雨,争分夺秒推进生产。星光不负赶路人,在张孝均机组日积月累的抢抓下,施工进度总是跑在前面。
攻坚啃硬,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作为风钻突击机组的骨干力量,张孝均接到的钻井任务,总是岩层坚硬复杂的硬骨头。如何啃下这一块块硬骨头,张孝均也不断摸索出自己的经验:“好心态+好技术。”每当遇到难打的困难井,张孝均总是调整好心态,不急不躁的操纵钻机,反复起、下钻杆,加注洗井液,冲洗净井孔内的泥浆沉沙,让钻头“轻装”前进;根据岩屑观察判断井孔岩层变化情况,适时更换钻井方法,增、减压力,提高钻进效率。“越是难打的困难井越拼心态,攻坚啃硬,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张孝均说,3月底接到一段前期机组撂下的黄土砾石区钻井任务,岩层复杂、含水性强、井漏,面对诸多交织的难点,张孝均和工友没有气馁,鼓足劲攻坚十余天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最难的一口井他们打了一天多。“野外打了十几年的井,我始终坚信没有钻不进的井,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遇见困难,首先要有信心去克服,关键时刻才不会掉链子。”在张孝均身上,总透着一股坚韧顽强的劲头。
机组齐心,其利断金。“我们机组5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年第一次搭档合作,但是大家干活特别齐心。”负责施钻打井的张孝均,总是想方设法把井打得又好又快,完钻之后,他又争着搬运最重的钻机设备。张孝均说,自己是机组中最年轻的人,累活、重活应该多干点。野外生活条件艰苦,负责后勤保障的徐中兰想着办法做好三餐、尽力改善伙食,细心地把一处处临时居住点打理得井井有条,工友们的脏衣服她抢着洗净晾干,空闲之余时常到工地上帮着扛钻杆、背油桶,递茶送水。王运昭、王朝利、王国喜3人总是提前做好找井、修路、井场平整等辅助工作,从不耽误打井时间,活忙空之后,他们又轮流给正在施钻打井的张孝均传递钻杆,轻轻擦去他身上沾满的灰尘和泥浆……。质朴的温暖在他们心中传递,团结齐心拧成的战斗合力,让张孝均机组迈过一道道难关,跑出了攻坚克难的钻井加速度。
翻山越岭,踏平坎坷,在艰苦的野外勘探一线,石油物探员工用顽强的意志推进生产,为寻找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默默奋斗着。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