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联播 > 正文
【山东】深耕调解“责任田” 织密基层“和解网”——记山东省汶上县西门社区党委副书记孟昭海矛盾化解之道
时间:2025-04-12 12:53:15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张兆伟 王金壁    

     中国通讯社山东讯www.cnatv.com.cn(记者 张兆伟 通讯员 王金壁)在汶上县西门社区的街巷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家长里短,手机24小时为群众畅通,他就是汶上县汶上街道西门社区党委副书记孟昭海。他担任西门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以来,始终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根植于基层治理实践,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信条,多年的社区工作中炼成了一套独特的调解哲学:把初心埋进群众土壤,让坚持催化和解契机,用专业筑牢法治底线,成为群众信赖的“和事佬”“贴心人”。孟昭海的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表扬。近期他又带领社区团队成功化解了一起历时12年的复杂家庭纠纷,在基层治理的答卷上写下温暖注脚。uQu中国通讯社

uQu中国通讯社

    据悉,2012年,袁某家老房拆迁获得三套房产。此前,袁某的三个儿子因日常琐事早已有间隙,房产分配问题更是让家庭关系紧张。同年,袁某老伴去世,子女们协商分房不成,家庭矛盾升级,从此兄弟三家不再往来,三套安置房本应是改善生活的新起点,却成了兄弟反目的导火索。袁家老三多年来独自照顾父母,直到今年春节后父亲去世,这十几年间袁大、袁二在此期间既未履行赡养义务,也未尽到日常探视责任。今年二月老人病逝后,袁三未通知两位兄长便着手办理火化手续,引发袁大、袁二强烈反对,要求先行分割遗产再行殡葬,致使老人遗体滞留社区车库长达数日,给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孟昭海书记得知居民反映情况后迅速赶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强调“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劝导不要因家庭矛盾影响街坊。同时了解到,袁某留有自书遗嘱,将房产留给袁三。经调解,袁大、袁二同意火化,但因财产纠纷未解决,不同意举行丧葬仪式,骨灰盒只能暂存殡仪馆。然而,袁三在未告知其他两家兄弟和社区的情况下,独自前往殡仪馆举行丧葬仪式,袁大、袁二得知后带人前往阻挠并拨打了110。孟昭海获悉后立即赶赴现场,发现现场秩序混乱、涉事双方情绪亢奋,冲突存在激化风险。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他敏锐判断该纠纷若不能及时妥善处置,极可能由民事争议升级为刑事事件。为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基层治理原则,孟昭海主动与辖区派出所对接,建议启动"警社联动"机制将纠纷移交西门社区调解委员会处理。经公安机关与社区会商研判,最终确定采取"社区先行调解、公安执法保障"的处置方案,在法治框架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uQu中国通讯社

    孟昭海首先对袁氏三兄弟的过激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结合《民法典》继承编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向当事人阐明法律后果:“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阻挠丧葬仪式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若引发肢体冲突,更可能触犯刑法。”一番法理兼具的训诫,让双方逐渐冷静下来,为后续调解打开突破口。同时,孟昭海立刻组织召开了汶上县首例社区“群众家门口居民事务听证会”,邀请多方部门和群众共同参与。会上各方对袁家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分析讨论,民政、宗教、信访部门带来政策引导与专业视角,党员代表、“红马扎调解队”成员提供组织协调,法务人员确保法律底线,亲属、群众代表注入人情温度。不同角色各司其职,从思想、伦理、亲情、法律多维度剖析矛盾,促使当事人理性看待问题,促使当事人认识到冲动错误,双方愿意配合社区调解工作。

uQu中国通讯社

    孟昭海及时对社区红马扎调解队工作人员进行了分工,持续跟进调解,巧用亲情调解法,引导三兄弟回忆童年往事,唤醒亲情记忆,以情动人、以情化人。组织三兄弟、三家妯娌到社区调解室沟通交流,促进双方换位思考,为子孙后代关系着想。最终,在社区的不懈努力下,三家兄弟、妯娌之间放下隔阂,抱头痛哭,矛盾得以初步化解。

uQu中国通讯社

    随后,孟昭海着手调解财产分配。袁家老大、老二后悔未尽赡养义务,向老三赔礼道歉并给予经济赔偿,自愿放弃房产继承,老三也表示听从哥哥安排丧葬事宜,袁家终重归和睦,缠绕十二年的恩怨终于画上句号。

uQu中国通讯社

    西门社区党委副书记孟昭海化解袁家兄弟历时12年的遗产纠纷,是汶上县“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治理的缩影,展现了基层治理者将法治与德治深度融合的智慧。其调解过程既体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创新,也彰显了儒家文化“以和为贵”的治理精髓。
值班总编:保积来  责任编辑:梓艺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