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四川讯 www.cnatv.com.cn/(特约记者 邓建)3月中旬,四川盆地顺庆油田公山庙三维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片繁忙的工地上,一群平均年龄“奔6”的老师傅们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粗糙的双手、厚重的眼镜、斑白的鬓发,见证了物探行业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成为岁月打磨的勋章。在西南物探分公司民爆工程中心推进“五定”工作的背景下,这些老员工们定岗定责,与年轻员工同台竞技,焕发出新的活力,赢得了“老师傅”的尊称。
开工验证现场职工组整齐排列
3月18日清晨六点,50岁的冉小万师傅像对待老朋友般仔细擦拭着下药设备。这位曾在川渝地区完成过30余个勘探项目的“老爆破工”,如今再次背起了装满民爆物品的设备。他笑呵呵地说:“年轻时以为五十多岁肯定跑不动了,没想到过了二十年一看,哈哈,我现在状态正佳咧。”他的动作利索,比年轻员工更多了一份干练和沉稳。
冉小万正在丈量捅井杆
在视频监控室里,另一位“老师傅”弋雪松正逐帧检查施工画面。这位喜爱古文的质检专家笑称自己正经历“职业黄金期”。他快速从两小时的监控素材中揪出两处疑点,精准率堪比火眼金睛。弋雪松表示:“五定工作让我们重新定岗定薪,刚参加工作时以为到这个年纪走哪儿都被嫌老,没想到这才状态正好,我还要学用AI工作,在年轻人中间亮出老师傅的架势。”他的专注态度深刻影响了同一屋的青年员工。
弋雪松正在抽检视频质量
在蜿蜒测线尽头,驾驶员周建平弓着腰给工程车“把脉”。这位安全行驶近百万公里的“活地图”,干起活来不输“小年轻”。车有什么问题他“一探便知”,青年员工们围着他转,想学,他倒不吝赐教,末了不忘总结一句:“这就是几十年的经验,慢慢来。”周建平自信地说:“车开多了,路见得多,要我评价,肯定比自己二十年前开得还好。岁月积累的经验,大概就是老师傅最大的底气。”
周建平检查车辆中
山间的风掠过押运组的特种车辆,带起一阵金属碰撞的脆响。押运员杨格林腰间别着不同年份的后备箱钥匙,那都是押运设备不断升级的“痕迹”。他笑道:“干押运工作,年轻气盛可不行,要的是心细懂规矩,五定工作让我们在最适合的地方发光发热,我还没老。”押运员身上的红工衣在夕阳下折射出细碎光斑,俨然一副“老石油”的样子。
夕阳也让项目组的统计报表染上金色,只见上面的统计数据:人工成本下降40%,工序衔接效率提升27%。老员工们干起工作来麻利又有劲,一点不输年轻人。
翻开石油工业轰轰烈烈的发展史,无数个冉小万、弋雪松、周建平、杨格林兢兢业业,在青年员工心中打出了石油工人的硬气形象,任谁见了都会尊敬地称呼一声“老师傅”。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