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四川讯 www.cnatv.com.cn/( 特约记者 何顺品)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示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绵阳北川伊珎羌绣非遗工坊凭借《飞针走线,绘就羌乡“锦绣图”》成功入选,成为绵阳地区唯一上榜项目。这是该工坊继2024年获评“四川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后的又一国家级认可。
北川,作为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拥有深厚且独特的羌族文化。羌绣作为羌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以其细腻的针法、丰富的图案,彰显着羌族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伊珎羌绣非遗工坊应运而生。
工坊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羌绣技艺、推动羌绣发展、助力羌民脱贫致富为核心理念。通过为县域内留守妇女、贫困户和残障人士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将羌绣这一传统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不仅实现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还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绣娘们凭借手中的针线,将羌族的历史、传说、生活场景等元素融入绣品之中,让古老的羌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推动就业和文化传承,伊珎羌绣非遗工坊还积极拓展传播渠道,通过举办展览、参加国内外交流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让羌绣文化走出北川,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旅游和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工坊将羌绣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游客不仅可以在工坊中亲身体验刺绣的乐趣,还能购买到精美的羌绣文创产品,把羌族文化带回家。从游客体验刺绣的工坊,到将传统手艺融入现代文创设计,羌绣以无声的渗透方式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
近年来,北川积极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结合点,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北川拥有108项非遗项目、243名传承人、19家工坊和1200种文创产品,12个主题景区。这些丰富的非遗资源不仅是北川历史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此次北川伊珎羌绣非遗工坊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不仅是对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高度认可,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未来,北川将继续深挖非遗文化内涵,推动非遗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羌绣文化,为乡村振兴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