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四川讯 www.cnatv.com.cn/(通讯员 吴加梁)1月16日,山湔艺术中心开馆特展暨丹景山艺术驻留项目特别展—「陆上行舟」在丹景山正式向公众开放。本次驻地特展由艺术家李柏青策划,林冬&柏青共同发起,联合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以教育为核心的展开在地驻留,聚焦于艺术创作、教育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的可能性。
本次驻留项目打破传统了以艺术家创作为中心的模式,转而将关注点放在青少年群体,通过特别设计的课程,鼓励他们观察、分析并以自己个体的方式表达与丹景山的连接。项目发起人林冬&柏青表示“这一探索不再仅仅是属于艺术家个体的经验,而转化成了一个群体和环境的互动体验。而这种体验会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发生作用。
该项目不仅关注艺术创作本身,更以教育为核心,为参与的学生提供了从观察到分析再到表达介入的全链路教育体验。通过深入挖掘丹景山的自然、历史与人文,学生们建立了一套基于现象的表达系统。他们的作品展示了对地方文化的重新发现与再创造,同时也在探索艺术驻地的新可能性即教育作为驻地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深刻的成长,建立了与地方的深度联系,并在展览中通过社会反馈进一步完善了自身表达。这不仅是一次艺术驻地项目的延展,更是一次教育模式的突破实践。
持续两个月的驻留互动,推动着参加项目的学生们个体表达系统的完成,而本次展览艺术家林冬&柏青和这些学生聚焦丹景山的自然、历史与人文,以影像、装置、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当地的丰富文化内涵,共同呈现12件驻留艺术作品。
潘奥林的《響》,以丹景山的日常风景与个体熟悉的乡音碰撞,捕捉丹景山的自然与人文瞬间。
万清泉与谢雨轩的《现代神明》,在现代社会下,神明是否还会是原样?信仰思潮对于神明的反哺影响会是什么样?在AI生图下现代信仰的符号化的呈现又会是什么样?
吕钰馨与李永萍的《梳妆台》,驻留期间拍摄丹景山“她们”的梳妆台,对话日常生活,以微观视角呈现地方社会的变迁,记录那些被忽视的属于女性的稀疏平常。
邵诗韵与姜涵化的《流》,以湔江水流始终流淌,随着三线工程的起落。当水流成为媒介,曾经的建筑成为载体,探索历史与时间的叙事。
苏杨淋、谢江春、王宇杰、赵英涛的《归真》,用装置艺术呈现生命的诞生与消逝。
于湘洋的《流.塑》,当丹景山成为一盘桌游,建筑材料成为通关的卡片,你会如何搭建这座山?
此次展览也展出了艺术家林冬&柏青特别声音装置《并置且飞逝地》当下的发生与历史的想象并置于同一场域,感受时间的交叠与地域记忆的复兴。
此外,展览还涵盖了结合传统的丝网印在白墙与编织袋上再现丹景山屋顶的《时间穹顶》,时间流逝下那些散落被遗忘的物件在记录着什么的《1963-2004》以及从峨眉山的道观到彭州丹景山的距离化成李沛昊自己的线条、形状来呈现心中的印象、记忆、幻想,表达地域间文化差异的绘画装置《山与山》。
「陆上行舟」通过艺术驻留的方式挖掘在地文化,焕发在地文化的活力,并为青少年参与者创造一个获得更广泛反馈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不仅成为个人表达的媒介,更成为建立地方性知识与群体认同的重要纽带。
山湔艺术中心开馆特展暨丹景山艺术驻留项目特别展—「陆上行舟」将在丹景山持续展出,公众可以通过参观展览感受艺术与教育相互碰撞的魅力,重识这一片土地的独特记忆与当代延续。
展览信息:
• 展览时间:2025年1月15日至2025年3月20日
• 展览地点:山湔艺术中心
• 开放时间:每日10:00 - 17:00
• 免费入场
更多展览详情,请关注山湔艺术中心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