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 暨北京生态学学会第十三届新世纪论坛在西宁召开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7月20日下午,2018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暨北京生态学学会第十三届新世纪论坛会议在青海西宁召开。大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北京生态学学会主办,生态环境部南京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杂志社承办。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韩德辉、西宁市政协副主席满开清、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芦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环保所”)所长兼北京生态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副理事长高吉喜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学会常务理事唐海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南京环保所研究员邹长新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兼学会理事洪剑明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本届论坛以“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构建与治理”为主题,来自各科研院所、环保地方单位、NGO以及新闻媒体的7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活动现场
论坛共有5个主旨报告。南京环保所高吉喜研究员就“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构建与治理”作主旨报告,他从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构建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我国生态空间构建要点,并就中国生态空间规划要点提出“尽快划定生态红线,保护重要生态空间”的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唐海萍教授以“山盆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研究”为题,她分享了团队对河北怀来山盆系统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等概念,并介绍了人类福祉评估体系,以及她对把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空间整合的思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彪副研究员在“我国城市生态空间的格局、挑战与对策”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城市生态环境由于人口扩张,污染日渐严重等城市问题而日益恶化,并针对目前生态空间维护与建设的弊端,提出了科学建议。自然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规划所强真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生态环境优先视角下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探索”。他认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整治格局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目标。他简要介绍了国土规划局的整体规划内容,分享了中海·良乡城乡统筹实施单元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从城镇空间、农村空间、交通设施、旅游等方面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促发展,建立一种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关系。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田伟博士就“有机农业环境效益评估与环水有机农业生态空间构建”作主旨报告,他用多个案列介绍了有机农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随后,他分析了有机农业发展初级阶段的环境风险,并提出构建环水有机农业生态格局。
活动现场
论坛会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教授级高工、学会理事刘海江,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学会会员袁小环副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卢文洲,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黄贤峰,北京山海础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马立广五位报告人分别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绩效考核与评价”、“流域水环境生态空间管控技术体系探索与实践”、“草坪选择与管理:灌溉与雨养”、“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经验分享”、“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助力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勘界定标”为题,分析了各自的科研成果。
据了解,高吉喜研究员组织与会代表就生态空间格局构建、区域生态功能提升技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与资产流转、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流域水污染治理、区域土壤保护与修复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我国国土空间辽阔,区域间差异性显著,生态空间治理和管控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本次会议由南京环保所和北京生态学学会联合举办,南京环保所对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北京生态学学会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库和有力的宣传平台,双方结合自身优势强强联合,以论坛的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对相关生态热点问题进行热烈探讨,这对促进我国生态空间治理领域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都将起到积极良好的推动作用。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UeV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