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 施鹏飞 通讯员 马晓旭 严继伦)荥经县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绿色循环经济增长点,着眼破解产业园区引才难、留才难问题,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创新的产业园区人才开发新路径。
政府搭台筑巢引凤,突破人才引进局限
荥经县与武汉理工大学达成协议共建“四川省荥经微晶玻璃产业研究院”,一名微晶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一名微晶研发中心”,解决微晶玻璃产业研究院30个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成功申报“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微晶玻璃之父”程金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王田禾等13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研究院的技术委员会委员参与研发。县财政匹配资金300万元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对获得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项目、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给予奖励,引进成都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与本土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走访联系产业人才,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高校合作蹲苗壮骨,织密人才成长链条
采取技术指导、定向委培等方式,与武汉理工大学等8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稳固合作链条,强化与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在研发项目、检测检验、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合作,累计开展技术交流15次。定期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加快培养一批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产业人才,采取“合作院校专家+本地专业人才+创新型企业家”模式,组团式开展咨询指导和探讨交流,为研发项目献策把脉。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了人才共建协议,共同编写微晶玻璃生产教材,建立人才实习基地、职称评定委员会等,累计培训产业人才2500余人次。与荥经县职业中学共办微晶班,企业出钱补贴、提供工作岗位,4个定向班培养了350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工人。
企业创新发展聚力,汇聚人才终端磁场
引导企业采取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才聚才,并为引进人才和研发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和研发资金,发放人才津贴,提供生活保障。目前一名微晶拥有国家各类专利16项,引进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近150人。鼓励企业积淀产业文化,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大赛,通过“小组计划—共同讨论—团队合作—成果发布”实施产业技能“大比武”。每年选派优秀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进修、提能充电,定期开展科研培训和交流互访,开拓职工队伍思维视野,激发创新、创造热情。通过推进研发项目,培养了一批专业知识强、精通科研流程的研发人员,目前科研团队扩张到40余人,奠定了在全国微晶玻璃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完成合作项目7项,已取得中试成果2项,实验室成果5项,其中2项正在申请专利,企业文化逐步形成、软实力大幅度提升。
值班总编 张静伟 频道编辑 杨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