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联播 > 正文
大凉山,每年一度的东方狂欢节
时间:2017-07-30 11:59:27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施鹏飞 南麂土著 黄远丽    

宝塔形火炬.JPG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宝塔形火炬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火把节的表演现场.JPG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火把节的表演现场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火把之乡的火把节.JPG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火把之乡的火把节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精彩的赛马场景.JPG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精彩的赛马场景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美丽的彝族女孩儿.JPG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美丽的彝族女孩儿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人山人海的火把场.JPG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人山人海的火把场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彝族人的狂欢节.JPG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彝族人的狂欢节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彝族人的选美比赛.JPG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彝族人的选美比赛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幽默滑稽的斗羊比赛.JPG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幽默滑稽的斗羊比赛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 施鹏飞 通讯员 南麂土著 黄远丽)综合近年来,每去一个目的地,亦或是旅行的一个主题,都是经过反复咨询与考虑,酝酿了情绪,留足了时间,与之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有些惭愧。凉山彝族火把节,也是从2年前就开始关注了的。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结。在大小凉山这片充满神奇传说的土地上,到今天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火把节最初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为了欢度人战胜神这一伟大的胜利,人们相聚一个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坝(如今称火把场),狂欢三天三夜。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民俗文化传承下来,每年的汉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的传统火把节。三天前的清晨,男人们聚集河边杀猪、宰牛、打羊分肉,妇女在家忙着煮荞馍、磨糌粑面,准备以后两天的熟食。第二天,四乡八部的人们穿带节日的盛装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涌向青山环抱的火把场。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凉山州布拖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三天的传统活动有斗牛、赛马、斗羊、摔跤、斗鸡、爬杆、抢羊、射击、赛歌、选美、赛衣、跳“朵乐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尤其以彝族的银饰服饰最为隆重,她们往往从天不亮就开始装扮,赶赴火把场的途中,头饰经常需要另一位家人帮助捧着。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未婚姑娘戴各式头帕,育后妇女戴帽,或缠头帕,皆为黑色。妇女撑着黄伞,双耳佩金、银、珊瑚、玉贝等耳饰,垂颈部戴银领牌,下着用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的百褶裙,长可曳地,上半部服饰适体,下半部多褶,既突出女子体型,又增添几分婀娜姿态。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彝家谚语云:“春风还没有来的时候,羊儿的绒毛已经闪动起来,火把节还没有到的时候,姑娘的心早跳起来了。”彝家姑娘的心是一团火,燃着自己,也照着别人。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这天火把场上人山人海,阿妈把自己的女儿打扮的漂漂亮亮,成为火把场看台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披毡或是“擦耳瓦",它们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擦耳瓦”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当年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第二天最热闹的场面要数火把场的表演活动,为保障安全和便于游客观光,凉山布拖县将原先乡村的分散活动集中到了县城的火把场,场面更加恢宏。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彝族人世代爱美,"选美"自古以来一直是彝族传统火把节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已延续上千年"选美"活动要求十分严格,美丽的彝家姑娘盛装打扮,手持黄伞,缓缓舞步表演"朵乐荷"。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评委们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的评选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和穿着打扮,还要看她们平时对待父母长辈的孝顺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据她们平时的道德品行和勤劳声誉来判断。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除了比身材、脸蛋、服饰,如今的比赛更侧重参赛选手的文化修养,近年来参加选美的选手多为大学生。她们必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艺术特长,才能在众选手中脱颖而出。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火把节选美还要选出美男,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俗称“英雄结”。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夜幕降临,电光闪耀,代表乡乡镇镇的火把竖立在火把场,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个宝塔形大火炬,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各家闻听锣鼓声即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一时间火光冲天,欢声四起,能歌善舞的彝族人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彻夜狂欢。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火把节是大小凉山彝族人的“狂欢节”,是阿哥阿妹男欢女爱的“情人节”。明代文人杨升庵对火把节狂欢之夜的盛况赞叹不已,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句:“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彝族谚语形容火把节为:“苦什”(过年)是嘴巴的节日,“都则”(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彝族火把节传统保持得最完整、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数凉州的布拖、普格两县,它们是凉山火把节的中心,被誉为“火把之乡”。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第三天开展各类民间传统比赛,斗羊比赛最有幽默感和滑稽感,彝民将自己驯养的公羊打扮的漂漂亮亮,像穿了件草裙,又像披了件“擦耳瓦”,两只公羊旁若无人高昂着头颅跚跚而来,当发现对手后慢慢地先后退步,然后同时飞奔向前,"嘭"的一声顶在一起。如此再来几次,斗到最后,以其中的一只羊晕倒或逃跑为输家,别有一番情趣。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凉山彝族爱马成痴,流传有“一个人只值一匹骏马”的俗语,不论家贫家富,都有养马之习。布拖火把节赛马,是从村、乡、片区、县,逐级举行淘汰赛,最后能参加全县比赛的都是各地杀出重围的优胜者了。彝族人精心选育出了优良马种“建昌马”,躯体短小精悍、体质结实、机警灵敏、性情温驯、易调教、负载能力强、行走于崎岖山路之间竟如履平地,因而成为凉山彝族驮载和乘骑的主要工具。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赛马不仅是赛马力、跑速,而且也是赛骑技、姿势、技巧等综合性的竞技项目,并且常常由10多岁的少年儿童获得第一,自古英雄出少年呵。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一声洪亮的牛角号响起,两头公牛怒目圆睁,相向而来,一声低吼,两对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观众呐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励,犟性大发,时而边疆猛攻,时而力敌相峙,时而血花飞溅,时而伺机反攻。胜利的牛头颈披红戴花,由主人牵着绕场一周,由此身价倍增,好不风光。乡亲也会上前称赞这头牛的主人是好牧手。h6w中国通讯社

 h6w中国通讯社

值班总编 郇咏 频道主编 施鹏飞 h6w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