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地方新闻联播 > 正文
四川人清明祭祖
时间:2017-04-11 11:42:35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韦建国    

祭祖现场情景.jpg M9f中国通讯社

祭祖现场情景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祭祖结束后族人吃坝坝宴.jpg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祭祖结束后族人吃坝坝宴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 韦建国)清明期间,如果你到四川成都周边郊区或乡村走一走,会发现增加了很多民间“坝坝宴”---没错,你可能猜对了,这不是一般的坝坝宴,而是四川成都周边地区民间祭祖活动之后的一种主要聚餐形式,其中有些家族是自己操刀做饭,有些是请的乡厨,也有直接到餐馆包席的,虽然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但无不体现出四川人爱吃的传统习俗。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虽然四川人爱吃爱喝,但清明节期间的吃喝都被放到了次要位子,重要的事情当然是祭拜先祖。祭祖当日,族人们往往扶老携幼前往聚会祠堂或其它议定地点,人数从几十人到上千人不等(有的还分大祭与小祭);聚聚一堂、嘘寒问暖之后,族人们再集中到先祖坟前进香祭拜与放鞭炮,一般而言是成都周边地区的标准程序,最后就是中午开怀畅饮的坝坝宴了;当然,修补族谱也是其中可能的事务。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虽然中国人一直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习俗,但这类民间祭祀活动在解放初期还是因历史原因的阻力而中断了大约三十年;直到90年代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发展,民间祭祖活动才在成都周边地区逐渐活跃起来;而距成都较远的资中威远等地,此类活动则相对较少,未成气候,估计跟当地的经济水平稍差有一定联系。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据老人们讲,解放前的祭祖活动规矩往往比较多,比如只准本族的男性或其配偶参加,完毕后还要发放面条之类的“纪念品”等等;改革开放后,一般的观念与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参加祭祖人员的“资格”比较放开与包容上面,比如允许同族的女性参加等等,这无疑受到了八十年代左右国家一胎化政策的直接影响。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四川地理位子特殊,明末清初波澜壮阔的“湖广填川”事件,让绝大部分四川人之先祖概念,都停留浓缩在了填川之后的三百多年时间里,而与外省籍族人的联系,由于受当时交通信息与经济条件所限,要么鲜有往来,要么就不得已逐渐中断了---因此可以说,回望故里、寻宗觅祖、寄托哀思,在四川人眼里,有着完全别样的深刻意义!遍布四川特别是洛带等地的祭祀用的各种家族会馆就是很好的历史佐证。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老子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如果说传承是本质,祭祖只是形式,那么这些扎根于四川民间的各种祭祀文化活动,不仅积淀了特殊的历史烙印,这些烙印甚至深刻的熏陶铸就了四川人民勇敢勤劳、热爱家园、珍爱生活的秉性与精神气节---否则,或许就难有三百万川军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惊天地泣鬼神的出川抗日壮举了。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所以,清明祭祖,不仅是各姓族人寄托哀思的传统文化形式,更是炎黄儿女千年不绝的心灵皈依。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山山水水有仙则灵,祖国华夏因祭祀而兴!M9f中国通讯社

 M9f中国通讯社

值班总编 郇咏 频道主编 杨保红M9f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