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拜永基 王连芬)自全国河长制启动以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主动融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决打赢河湖管理保护攻坚战,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污染的河清澈起来,断流的河欢奔起来,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好图景。实现了河湖长制工作从"无"到"有"到"优"的华丽转变,2024年,被评为“青海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沿着县内的大通河流域一路下行,身穿黄色马甲的河道保洁人员的身影随处可见。沿途山青、水秀、岸绿的美丽风景映入眼帘,使人心旷神怡。
互助县巴扎乡峡塘村河道保洁员权国寿说,“做这份工作已经近三年了,每星期清理河道垃圾两三次。经过我们的宣传,村民和来旅游的人也不再往河道内倒垃圾,水也清了,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更好地保护河湖,巴扎乡在各村设立了临时河道保洁员,聚焦“四乱”问题开展卫生清理,每周一、三、五巡河,并通过河湖长制APP及时上报河湖情况。
互助县巴扎乡峡塘村党支部书记桂才旦说,“原来大通河流域、甘禅河流域,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现象比较多,通过实施河长制政策,和保洁员一周两三次的巡河、打扫卫生、保洁,群众的意识也提高了,甘禅河流域、大通河流域,乱倒垃圾等现象比较少,水也清了,环境也好了,河湖长制政策的成效比较明显。”
巴扎乡地处北龙山景区内,大通河、甘禅河流经此地。近年来,随着游客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床污染。巴扎乡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增加保洁员巡河次数,乡政府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要求各项目实施部门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被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与企业共建,对河道增设网维栏, 禁止游客在河床内野炊、露营。
互助县巴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唐占菊说,“巴扎乡辖区内有甘禅河、大通河两条流域,全乡固定的河湖保洁员共有10名。在各村设立了河湖卫生监督员,乡政府组织干部成立了志愿者护河队,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河湖卫生大清理、大整治工作。近几年,随着河湖长制的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群众对河湖保护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环保意识也在逐年增强 ,实现了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的转变。山青、岸绿、河畅、景美的山水巴扎正在走向乡村振兴。”
过去,互助县河道垃圾堆积、非法采砂、小水电无序开发,河湖生态受损。针对这些问题,互助县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在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中,工作人员不放过一处疑点,对水利部反馈的河湖遥感图斑逐一核查上报,对交办的问题按时整改,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规范采砂秩序,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清理河湖垃圾和砂堆、腾退占用河道,让河湖重现生机。
互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河湖整治工作,将县四大班子成员全部纳入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分级分段分区域担任河湖长,全县共确定县、乡、村三级河湖长545名,其中县级河湖长23名,乡镇、村级河湖长522名,落实村级河湖保洁员333名。深化“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林草长”联动机制,持续提升河湖环境治理工作质效。紧紧围绕“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河湖建设总目标,通过对河湖的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河湖面貌,成功建设沙塘川河、哈拉直沟河等省级幸福河湖3条,完成6条中小河流、1座中型水库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
互助县水利局河湖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王银志说,“自制度实施以来,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查7万余次,建立了河湖长制视频监控系统,在重点区域安装了7个高清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另外,我们建立了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由水利局、检察院、公安局、生态环境局等共同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扎实开展县域违规利用岸线整治、取用水管理、环境整治、生态基流保障等工作,定期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保护专项行动,成效明显,累计排查整改“四乱” 问题12项,清运垃圾23吨,查处非法采砂1起、侵占河湖岸线违法行为1起,推进水生态、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开展“净美河湖”行动、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河湖保护理念,举办“保护母亲河 ”等主题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河湖巡查、垃圾清理等志愿行动,形成了全民护河的良好氛围。实现河道巡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全县主要河流促进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县域内主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促进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切实做到了守河有责、护河担责、治河尽责。全县各级河湖长巡河湖2.3万余次,推动20条河流,30座水库水质持续改善,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
自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为全面打造河通水畅、环境优美的水域生态环境,各乡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互助县持续开展“净美河湖”创建行动,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域全民治水格局。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积极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湖新景象。
互助县塘川镇坪地村保洁员王顺业说,“我做河道保洁员工作6年了,以前河道里比较乱也比较脏,工作量大,我们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巡河,汛期跟着村两委防汛,平时也在群里给村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跟前几年相比,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小了一些,环境越来越干净了,水也越来越清了。”
依托“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开展“河道整治在行动·净美河湖焕新颜”等主题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干部群众爱水节水、管水治水、护水用水意识明显增强。2024年度“互助县塘川河”被评定为首批青海省幸福河湖。
互助县塘川镇副镇长公保热旦说,“塘川镇始终将河湖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党政同责、系统治理原则,构建三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分级细化责任田,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今年以来,镇级河湖长累计巡查37次,村级巡查580次。强化源头治理,投放垃圾桶20个,安装河长制警示牌28个,关停整改沿河违规养殖三处,清理河道垃圾20余吨。下一步,我镇将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深化协同治理,加大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让塘川河的水更清、岸更绿。”
近年来,互助县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河湖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形成了“党政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河湖保护责任体系和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河湖面貌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制发全县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将河湖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545名河湖长实行动态管理,县财政每年度落实河湖管理经费360万元,为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巡河检查提供资金保障。完成了全县所有河流、湖泊的管理范围划定,并埋设界桩2173个,设立公示牌184面,利用“一张图”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精准管控,实现河道巡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互助县水利局副局长严积东说,“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及河湖管护各项措施,强化对乡村河湖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奖惩,充分调动河湖保洁员的积极性,强化重点流域治理保护,特别是以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统筹入河排污口整治、河湖“清四乱”、违规利用岸线整治、取水管理,生态基流保障、涉河项目许可监管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县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水生态、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如今,漫步在互助县的河湖岸边,清水悠悠、绿草茵茵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河湖长制,正让互助县的河湖从“有人管”到“管得好”,从“一处美”到“处处美”,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 。
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以来,人们见证着河流生命复苏,见证着流域重现生机,见证着河湖美丽蝶变。健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规范河湖长履职行为,着力解决河湖重大问题……以河湖高水平保护促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新的征程上,互助县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河湖。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zxm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