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临风传玫宝
时间:2018-09-10 00:49:29 来源:
中国通讯社 作者:郭子相
bVN中国通讯社
bVN中国通讯社
bVN中国通讯社
刘久桢先生给患者看病bVN中国通讯社
bVN中国通讯社
bVN中国通讯社
刘久桢先生传播中医文化
刘久桢先生藏品-药王像和各朝代的药瓶
刘久桢收藏的古代针灸穴位人像
刘久桢先生藏品-各朝代中药文化器皿收藏.
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郭子相 通讯员李剑辉 李坚) 本社记者一行近日来到了成都金牛区圃园南二路3号附19号的久桢堂,采访了久桢堂堂主、当代中医名家-刘久桢先生。采访得知,他出生于中医药世家,山东烟台人。早年随支援三线的父母居住四川省攀枝花市。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本科毕业后定居四川省成都市,后创立“久桢堂”。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有位巴渝口音的患者在家人的随同下前来就诊,为了不影响刘久桢先生治病,我们在外堂等候。我们的采访到来引起了左邻右坊的高度关注,不断有周边群众给我们热情介绍和爆料,原来他们大多都是久桢堂的受益者,不少是被刘久桢先生治愈的患者,有位三四十岁模样中年妇女风趣的说道,“我十多二十岁还是做姑娘的时候就有了久桢堂,堂主相貌堂堂,玉树临风,我们当初好多都是刘老师的仰慕者呢,这次回娘家又赶上了你们记者对刘老师的采访。”
久桢堂堂口不大,却在当地久负盛名,原来刘久桢先生在此行医已有十三个年头,不仅因医术高超治愈患者数以万计,经常有异地患者和媒体朋友慕名而来,而且因刘久桢先生从小酷爱收藏古中医文献,古医械医具,收藏之多让人叹为观止而闻名于此。11:40分在经过两个多小时为患者看病治疗后,刘久桢先生不辞辛苦继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的目光坚毅,成熟沉稳。我们深深感觉到这个浓眉大眼,气宇轩昂山东汉子身上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在随后的采访我们得知,他的学医、从医之路和他的收藏历程,都十分特别。高考前,刘久桢想读川大考古专业,可最后还是进了中医药大学,也算是冥冥中的缘份。刘久桢的爷爷辈大多是医生,而父亲跑偏了路子当老师,自己却又机缘巧合转了回去,而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将针灸所用的针分为9大类,而“久桢”刚好与“9针”谐音。父亲并不是用此典故给他取名,却像是天意安排他要从事针灸事业。更为奇特的是,通过他从小积累的针灸知识,长达十几年的行医用针钻研和实践,他自创了《刘氏针法》,那是使用双手扎针,可以连续摆动几万次,能做到这等程度的用针技法在当代中医界凤毛麟角。
谈到西医和收藏,他说自己尊重西医,也提倡中西医结合,最期望的还是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即使科技日新月异,但中医仍有其价值和意义,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他就是为了证明中医是中国的老祖宗发明的,刘久桢才走上了收藏这条路。大三那年的一次沙龙交流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医学者谈到,源自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正在被西方医学界诟病,西方医学界人士甚至表示,“中医西用”的水平已经超过中国水平,更有一些西方人士叫嚣中医的始祖在西方,2015年方舟子之流说中医是伪科学,这一番番言论彻底激怒了刘久桢先生,他召集几十位弟子,带头发表学术文章批判反中医之说,他立志要为中医文化事业多做出一些努力,要争一口气!他对中医文化的收藏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中医是中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是能造福于我们的。刘久桢自己也没想到,会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二十载。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这位儒雅大方的汉子身上有着铮铮铁骨,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和中医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感。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民族多一些像刘久桢先生一样兢兢业业用行医讲学去捍卫中医文化的民族斗士!多一些像刘久桢先生一样孜孜不倦的保民安家传承发扬中医文化的民族卫士!
值班总编 夏都 主编 严军
bVN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