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佛竹 直抒性灵
时间:2017-12-18 22:06:22 来源:
中国通讯社 作者:倪涛 李晚晴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孙友军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孙友军先生的作品......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孙友军先生的作品......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孙友军先生的作品......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孙友军先生的作品......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孙友军先生的作品......fdH中国通讯社
fdH中国通讯社
中国通讯社四川讯(特约记者 倪涛 通讯员 李晚晴)竹在中国的文化中,是有骨气、有气节、坚贞的象征,同样也象征着生命的弹性、精神的真理。古今庭院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历代多少仁人志士常赞美竹、咏竹、画竹、写竹。
中国画竹的历史悠久且高手辈出,传世作品丰富灿烂,画竹的论述名篇累累,代代相传。中国画竹以水墨为主,又曰写竹。墨竹是竹子的一种,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代吴道子。北宋的文同、清代的郑板桥都是画墨竹的名家。郑板桥可谓是集文人泼墨竹之大成,用藏枝法和行草书法,多而不乱,少而不疏,秀劲萧爽,兀傲清奇,生气勃勃,以特有的六分半书,乱石铺街的“板桥体”刷新陈法,开了一代新风。
竹之风骨自古传承,今四川画家孙友军独创的“水墨佛竹”,标新立异,突破传统。他以一种禅意的文化,对竹之内涵给予新的解读,赋予了中国墨竹新的生命力。孙友军以佛入竹,首创“佛字连笔组叶法”。自有中国墨竹以来,凡画墨竹者均用习习相传千年的“人、个、介、分”四字组叶,孙友军别出心裁,独创“佛字连笔”组叶法。元代大家吴镇曾创“友”字组叶法,而孙友军的“佛”字法不仅是枝法上的重大突破,还为中国墨竹注入了佛的内涵,其意义不可低估。据悉,“佛字连笔组叶法”已由四川省版权局核准并予以知识产权保护登记。另外,孙友军还独创了方笔露枝法、长锋连笔法及积墨雪竹法等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法。
著名书画家、美术评论家钱来忠对于孙友军的“佛”字组叶法评价非常高:“以佛字入画把‘以写代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写见意’。草书‘佛’字组叶,其书写性特强,自身笔划连笔,‘佛’字之间又连笔,上下左右任意关连组合,似笔走龙蛇,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气韵相生,可谓‘写’之极致。”
“赏其画,如《风晴雨雪》四季帖,其神秀飘逸之气扑面而来,顿使心灵酣畅如有所悟的感觉是实在的。友军以佛字写竹,初观如苇苴丛生,枝露于外,细审之,始觉大道无言,大象无形,自有仙禅合一的化境在。”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对孙友军的作品《风晴雨雪》的评价也颇高。
在孙友军看来,中国画是高不可攀,妙不可言的:“我现在依然还在不断地攀登之中,翻过一个山头,会发现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等着我去攀登。”直到现在,友军也没有任何一幅作品让自己感到绝对满意。
孙友军要求自己在书画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文化,让自己的作品更有灵性、更具内涵。除此以外,还要摒除外界的干扰,祛除浮躁之气,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友军说:“在浮躁的社会中,潜心研究艺术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我能理解一部分画家为了生存而去迎合市场,什么畅销画什么。但是真正的艺术不应当是这样,真正的艺 术家是需要不断突破自己,有更加个性化的追求。”
孙友军,无知堂主,字泮桥,号一竹禅悟。水墨佛竹创始人、水墨残佛创始人、合字创意书法“卧虎藏龙”创始人,资深新闻人、作家、诗人。现任北京大学“寻找中国画的根”大型学术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新文人画院院长、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荣誉副院长、成都市美协花鸟画会副会长、成都理工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家学会副会长 、中国美协四川分会会员。近几年来,“友军佛竹”在国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目前,孙友军已与扬州八怪纪念馆“中国扬州新八怪”文化公司签约,成为“中国扬州新八怪”之一。
值班总编 郇咏 频道主编 施鹏飞fdH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