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与久悦慈善协会达成战略合作 校社协同构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青海样本"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3月25日,青海民族大学社会学学院与青海久悦慈善协会举行"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协同育人"专项论坛,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标志着青海省"理论+实践+公益"三位一体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深化阶段。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丙胜教授、副院长邰银枝教授率领的专家团队与青海久悦慈善协会负责人闫立彬等机构骨干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战略突破:构建"三维融合"育人新范式
bRL中国通讯社
作为青海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次合作创新打造"教育链-产业链-服务链"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
关丙胜指出:"我们正在探索将专业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民族团结等国家战略的实践路径,久悦慈善协会的'乡村振兴-智慧课堂'‘社区服务站'等特色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从社会问题诊断到服务模式创新的完整实践链条。"
论坛现场,双方发布"三阶递进式"培养方案:基础期强化服务标准化训练,提升期开展项目策划与资源整合,创新期实施社会问题研究。特别设立的"双导师制"培养机制,将由校内教授与机构督导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案例复盘工作坊",同步开发"慈善项目管理"特色课程模块,融合《慈善法》实务、公益传播等前沿内容。
机制创新:打造校社协同"青海模式"
bRL中国通讯社
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双方将共建"社区慈善服务站",实现"三个对接":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机构发展战略对接,重点攻关社区治理、民族团结领域服务创新;实习培养与公益创投对接,创设"久悦人才发展基地"支持优秀项目落地;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对接,2025年暑期启动"悦行动"专项计划,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偏远山区社会融合研究。
"这是贯彻《青海省'十四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的战略实践。"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相关人士在签约仪式上指出,"我们构建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培养机制,旨在培育兼具公益精神、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久悦慈善协会同步推出"三维提升计划",建立覆盖专业督导、项目管理、创新孵化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实践落地:开启校社共同体建设新征程
bRL中国通讯社
随着"青海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牌匾的揭幕,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未来三年,将重点建设三大平台:产学研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服务模式研究;人才孵化平台: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建立服务效能、专业成长、创新贡献三维评估体系;社会服务平台:依托"久悦社区服务站",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
据悉,双方首期合作项目"智慧课堂公益行"即将启动,首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将深入三江源地区,开展"专业服务+社会研究"沉浸式实践。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bRL中国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