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资讯 > 正文
“金箍棒”划出高原铁路提质升级“安全圈”
时间:2025-04-11 22:26:55    来源:中国通讯社    作者:保积来 马正俊 逯明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马正俊 逯明)“1号机准备完毕、2号机准备完毕、3号......”4月10日晚上11点半,在兰青线小桥站外,十台大型道岔清筛机一字排开,每台清筛机旁边身穿鲜橙色作业服的专职防护员依次通过对讲机向驻站联络员汇报现场情况。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972628501196994668&skey=@crypt_bc886f9c_5db9a383a1ec2eb8faf6493e7d8efd00&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每名防护员胸前佩戴两台对讲机,一台用于站内通用频道的实时传呼,确保与车站调度的无缝对接;另一台则为专用频道,用于防护员与对应机械操作手之间的即时沟通。这也是青藏集团公司2025年兰青铁路集中修首次采用的“一人一机”防护模式。
凌晨刚到,集中修现场响起机械的轰鸣,十台清筛机喷吐着白烟列阵待发,10号清筛机防护员马天贵再次确认胸前两台对讲机处于开机状态,“李工!一会儿注意机械移动径路!”他突然的提醒声让正在调试设备的清筛机操作员李雷条件反射般握紧操纵杆。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2966797793886472996&skey=@crypt_bc886f9c_5db9a383a1ec2eb8faf6493e7d8efd00&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凌晨1点20分,马天贵胸前的两台对讲机同时响起。左肩公共频道传来驻站联络员的急促呼叫:“3道有小型液压捣固机通过!所有邻线作业机械注意安全距离!”几乎同时,右肩专用频道响起马天贵的确认:“10号机收到!刀片已抬升,已做好避让准备!”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现场每名防护员手中都握着一根特殊的工具,一根长约一米的PVC指挥棒。这根看似普通的棒子,却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金箍棒”。原来,防护员们根据现场经验,将反光条以十厘米为间距均匀贴在棒身上,使其成为精准标记地下光缆、电缆等不可触碰“安全线”的直观参考。在挖掘机下挖或清筛机作业时,这根“金箍棒”能够清晰指示作业深度,避免误触地下设施,保障施工安全。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8842884105391249883&skey=@crypt_bc886f9c_5db9a383a1ec2eb8faf6493e7d8efd00&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再下挖15公分!停!”机械臂应声止住,马天贵迅速将“金箍棒”插在轨枕侧方下挖的清筛槽里,闪光条在扬起的尘土中若隐若现。“下挖深度达标,就按这个深度平推整治!”马天贵对着对讲机喊道,“李工!控制速度,注意前方电缆走向”!
“过去,地下光缆和电缆的位置只能靠经验和目测判断,现在有了这根‘金箍棒’,深度和位置一目了然,心里更有底了。”4号清筛机的防护员安晓峰抖了几下衣袖上的灰尘说道。
“将‘金箍棒’这样的土办法与机械化手段结合,是我们今年集中修安全推进中的实战妙招”。负责清筛作业的的西宁工务段哈尔盖重修车间主任博英达赉介绍道,目前一人一机”防护模式已经日趋成熟,今后将继续探索人与机械共促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xSh中国通讯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点击排行